国庆60周年诗歌
(2009-10-19 11:06:41)
标签:
北京文学文学/原创文化 |
在就斯特罗①仰望祖国
是黑暗和思念,构成了这个夜晚的元素
在就斯特罗的街道上漫步
我如同一只黑色的蝌蚪,咬噬着
梦中泛泛而谈的水草
鱼贯而过的车灯,在夜的深渊里游泳
我知道———此刻我的祖国
正在东方迎接日出!
作为一个纯粹的外乡人,想家的时候
只想借酒浇愁,借以稀释
难以排遣的乡愁,并自然而然地想起———
年迈的父母、忙于工作的妻子……
从小家到大家,从一棵草木
到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以及祖国的
万水千山
透过漫长的黑夜,我的思念
结满星光与雾凇,森林、河山、公路
都暗含了同一种神谕
在狂想中向着东方抵达———
旭日东升的祖国,此刻你蓝色的心跳
正浪一样呈现,难以折叠的知更鸟
从教堂的黑色尖顶俯冲而下
打开歌唱与祈福的喉咙
今夜,我将从大地的另一面
向你绯红的晨光潜去……十月的寒气
正一阵阵袭来,邈远的山川、城郭、村落
已经隐身
此刻谁是语言的巨人,谁将率先哭泣
祖国啊!此刻天空与大地的灵气
正连成一片,让我再次感知了你的光辉与照耀
高高在上的星星是何方游子?
请先我抵达家乡
带上我———今夜无枝可栖的灵魂
①就斯特罗为德国小城。
城市:美好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马
城市名称,赋予一个地域名词以形容词性
晨光翻开的城市,月华朗诵的城市
甚至被霓虹倒背如流的城市
成为美好生活的大百科全书
一条道路,一个里弄,细到每一个门牌号码
都是城市深刻而精准的记忆
自一部典籍里读一座城市的深度
自一件文物上读一座城市的历史
在网络转瞬更新的信息中看一座城市的速度
在奔驰的磁悬浮列车下看一座城市的脚步
在市民的关注与市政规划中看一座城市的高度
在粒粒汗珠折射的阳光下看一座城市的憧憬
在多种文字的合同履约中看一座城市的信度
在五洲四海的声誉里看一座城市的自信
由一块晶片找一座城市的精度
由科技含量找一座城市的前途
拿历史的显微镜看城市是厚重的
拿现实的放大镜看城市是大气的
拿未来的望远镜看城市是辉煌的
雕塑、广场、公园、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名片
学校、图书馆、宗教场所是城市的窗户
地铁、港口、机场是城市的肺活量
医院、公安局、消防队是城市的健康指数
银行、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是城市的表情
招聘、职业培训、再就业是城市的欣慰
酒家、宾馆、超市、连锁店是城市的胃口
物流配送、快递、特护是城市的帮手
迪厅、咖啡屋、氧吧是城市的鼻息
你,我,他是遍布城市的细微神经
睁开眼,是强烈的视觉冲击
闭上眼,有五觉的多重享受
与美好有关的名词、形容词
悉数收入城市这部工具书中
形容词里的所有褒义词
不在“城市”这个名词前作定语
就在“城市”这个名词后作补语
城市书的扉页是城市人五彩斑斓的梦
题记中永远有这样一句话———
谨以城市献给智慧的头脑、勤劳的人们
长安组诗
鲁绪刚
朴素
是的
其实我也说不出
更说不出
一浪高过一浪
延安城外的胡杨林
风轻轻吹过延河水
抬得更高
整个夜晚除了时间
不再伤感
站在窑洞前
深沉
从江西一路走来
更多时候是在睡梦中被风吹醒
一个声音说:“人民高于一切
灿烂
黄土上滚过雷声
是一群羊
大风吹过黄河
黄昏在渐渐弥散
是什么让陕北活在内心
一棵酸枣树
为我有些干涩的眼睛擦去几行泪水
我站在窑洞前
这个春天
火车穿过雨幕
陕北是内向的
闪光的不仅仅是金子
一直深入到祖国的腹地
坚定
更高的地方其实在心脏之中
极目远眺
一截在落叶之下
必须静下心来
碎片
那些离我很近的河流
离我远去
山坡上坐在寂寞里的草垛
远处的山峦层次分明
鸟鸣也如此重要
难免会有庸俗
这个秋天
像秦岭上的岩石
丰收
立夏之后
雨水淋不开
挤过身体中的某部分
比如
向阳的山坡上
远方有一辆马车驶过
仿佛某个颤动的瞬间
这是内心无法背叛的事实
野刺槐在山谷热烈地摇曳
也没有鹰翅划响天空
好几次
一棵麦子故意挡在我的身前
朴素如脚下这片泥土
看看这些充实的麦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