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四平调》
(2009-02-23 16:57:06)
标签:
北京文学文化 |
心中的《四平调》
编辑:
您好!这是代我母亲写的信,她口述如下:
听我闺女说要给我念个小说,说我准爱听,我现在自己看是不行了,她说这名儿叫《四平调》(见本刊今年第8~9期合刊),我说这不是京戏吗?就让她给我念,越听越爱听。我们家原来住后海,每天早上就听得见唱戏的,胡同里也有票房,老北京人哪有不爱听戏的?这小说里说的就跟真事儿一样,我们平民百姓的哪有钱老去听戏,再说也没工夫,我也是拿了活儿,拿个小板凳坐在人家门口听。
那时候胡同里不是吆喝卖东西的,就是拉胡琴唱戏的,可有意思了。
后来“文革”了,那家子也抄家了,说的顾太太那样的人,多着哪,都穿旗袍,最不济的也穿府绸的,家庭妇女穿的多,也有个剃了头扫街的老太太,其实都是老街坊,平常好着哪,那时候的事儿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听了这个小说,就想起老北京人说的话,在胡同里听戏的事儿来了,现在不这么唱了。我闺女说,票房离我们这儿远着哪,她老是给我买磁带让我听,倒是方便,就是没有那时候的味儿了,那么自在。也许是我老了,就是爱想那时候的事,也爱听那时候的故事,其实那时候的日子哪有现在好,可是就是忘不了。我就问我闺女这样的书还有吗?要有多给我念点儿。她说网上一查就知道了,让我放心。
难得人家还想着那时候的事儿写写,我说,你写封信告诉人家说,这样的小说有爱看的,千万别不谢谢人家。
以上是我母亲的口述,哪儿有不妥望谅解!
口述人
代笔人
100083 北京海淀区花园东路乙9号院2-4-20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