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车上的邂逅[小小说]

(2007-12-19 14:28:56)
标签:

文学/原创

火车上的邂逅

程 


    我上车刚两三分钟,这一家人就上来了。他们风风火火的,往行李架上放了好几个大箱子。他们行李很多,出出进进的人也很多,后来我知道有七个,其中两个是送站的,放好行李之后他们就下车了。本来包厢里有一个男人坐着,看到他们进来他就出去了。我坐着没动,和他们打了个招呼,因为下铺是他们的。他们很客气,也很友善,让我坐,说着就都到隔壁包厢里去了。
    不久他们中有人回来,先是一个女孩,然后是一位女士。两个人都去换过休闲的衣服,回来舒服地坐着。我暗自感叹她们可真讲究,这么一点对自己好的机会都不放过。女孩动作麻利而敏捷,拿东西、倒水,很活跃的样子,在火车上看上去就像是在家里一样。女士看不大出年纪,一时我无法判断她们是姐妹还是母女。
    车厢里只剩下我和女孩的时候她主动和我闲聊。因为我在看一本催眠术的书,她以为我的学术背景很高深。我告诉她不过是临出门时胡乱抓的一本书,而且这本书写得一点也不深奥,都是些入门的知识,是否科学也完全说不上。聊了几句之后我趁机问她和女士的关系,她说是她妈妈,还说有不少人都这么问过她。不一会儿她妈妈进来了,笑着问我们在说什么。女孩也笑着告诉了她,当妈妈的自然很开心,就自然地转向我,问我回去的目的。一说大家都是清明节回家扫墓。然后就相互问是做什么的,很快清楚了各自的职业包括姓名和工作单位。女孩是一所大医院的医生,姓吴,她上班的医院和我们单位的第二工作区相当近。北京这么大,两个单位靠得这么近,我跟她们之间的距离也好像一下子拉近了。小吴医生的妈妈开玩笑地要我叫她阿姨,这样我就不好让吴医生叫我阿姨了,不能乱了她家的辈分。于是小吴大夫就被我称作吴妹妹。
    吴妹妹热情地给我介绍了她家此次一块儿旅行的人。除了她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位叔叔(嫡亲)和一位伯伯(表亲)。她叔叔三十多岁,他来我们包厢的时候吴妹妹就亲切地拉着他的手,两个人说说笑笑的,就像兄妹一般。看得出来这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是那种真正的至亲骨肉。听吴妹妹说她是14岁从江苏到北京父母身边的,后来又去重庆上大学,她说已经有五六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再回去又不知是哪年了。”她这样说。所以他们带了许许多多的礼物回家,我想这些礼物无疑会使他们和久未谋面的亲戚之间的感情升温。
    一路上吴妹妹看着车窗外的景色一直在说特别喜欢家乡的油菜花,回去一定要拍照片。她的小叔叔自告奋勇要做她的摄影师。他们两个人话语间的亲昵令人羡慕。我也特别喜欢油菜花,虽然那几乎是一种称不上花的花,但的确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我们家乡这样的平原上,金黄灿烂,一望无际,美丽得令你心动。在我看来,油菜花也仿佛成了游子思乡的一个标志物。记得多年以前有一次我乘飞机回家,机场好像就在一片菜地里,当时正是初春,油菜花开得正旺,我爸爸来接我。他站在太阳地里,手里悠闲地拿着一支点燃的香烟。而现在他已经再不能来接我了,他也永远看不到油菜花盛开了。
     吴妹妹的叔叔允诺她:我保证给你拍一张特别漂亮的照片!吴妹妹很高兴,他们一家人都很高兴。吴妹妹的叔叔跑到隔壁包厢里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了过来,他得意地说自己拍了好多好照片,要大家欣赏。他在小茶桌上打开电脑,把屏幕对着我们,让我们看他拍的“很好的照片”。那些照片显然不是一次拍的,而是好几年间的作品。照片上大部分是老家的亲戚,孩子、老人、年轻人、中年人都有。都是最最自然的面对镜头的姿势,知道要拍照了,一二三站好,看镜头,笑。也有不笑的,脸比不拍照的时候要僵硬,人板板的。还有抱孩子的,夫妇两人合抱着一个孩子,身体向不同的角度歪斜着,极不舒服的样子。好在是拍照,如果再抱时间长一点,孩子就可能出溜下去了。大部分照片好像是过年的时候拍的,作为背景的大门上贴着新崭崭的春联,能看到“吉祥”“富贵”等等喜洋洋的字眼。吴妹妹一家人看着照片,兴奋而热烈地用他们的家乡话讨论起来。这个是谁,这个是谁家的孩子,这是谁家新娶的媳妇等等。吴妹妹的叔叔一张一张地翻着篇,一遍遍地重放着。
    我坐在一边默默地跟着他们看。他们没有把我当外人,他们也没有把自家的照片当隐私,我也就糊里糊涂把自己当成了他们家里的人。我忽然发现我不仅邂逅了吴妹妹一家人和她的叔叔伯伯,而且邂逅了他们的家族。我看着照片上的一个个人,一点也不感觉到陌生。我想象他们就是我的亲戚,生活在老家,等明天火车到站后,我就会在人群里看到他们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一类的家族照片中,最土的总是姨妈们,没有出嫁的姐姐们,伯伯和伯母,而且年纪越大的越土气。最时髦的是小叔叔或者哥哥的媳妇们,没过门的最洋气。那些娶进门和尚未娶进门的年轻女人面对照相机镜头,穿着她们想象中城里女人的衣服,不分季节脖子里肯定要扎条丝巾,而且还是标准的蝴蝶结,手上一定要提一个从城里买回来的颜色和式样比较惹眼的皮包,说不定是未婚夫送的定情物,然后把身体拧成极别扭的姿势,脸上堆出电视明星那种俗套的发嗲的笑容,自己肯定觉得妩媚得要死,别人看着却是俗气得很,而且和张家大姐李家大姐没什么区别。在吴妹妹的家族影集中我同样有幸欣赏到了这样的照片,不过可能没我说得这么典型吧。看到有小孩子的照片,吴妹妹一家人便特别地兴奋起来,他们会非常惊讶或者非常开心地说:“呀,他怎么戴了个小眼镜呀!”或者:“她长得真好看啊!”我探过身细看,真是这样,一个小姑娘,才五六岁年纪,已经显出一种老成的端庄了。
    他们回过身问我:“我们说的家乡话你听得懂吗?”我说:“就像听英语一样,要专心听才能听懂,当然专心听也不完全能听懂。”他们都笑了。后来他们就说普通话。
    他们给我看两位老人的照片,一位是奶奶,80多岁了,满脸的皱纹。吴妹妹的妈妈说:“真够老的!”可是我觉得她很精神,气质中带着坚韧和顽强,甚至有一点彪悍,一看就是一个能干泼辣的老太太,很可能是个当家人。另一位是爷爷,看上去本分、宽厚,好像有点沉默寡言。他们告诉我,爷爷去世已经六年了,这次回去就是为爷爷上坟。可是照片上的爷爷还活着,栩栩如生。他站在阳光底下,身后有一个正喷着水花的喷水池。他虽然高龄,但眼睛很有神采。还有一张是奶奶和爷爷的合影,老夫妻俩并肩站着,两人脸上都没有笑容,两人之间也没有任何交流,各朝一面侧立着,各自看着不同的方向。这张合影让我十分震动,我觉得照片上的这对夫妇似乎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几乎是那一代夫妇,或者说是那个文化背景下普通夫妇的真实写照。真不知道他们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作为夫妻他们这一辈子各自感受如何。他们快乐吗?满意吗?反正是,他们在一起生儿育女,他们养育了这个家族,现在这个家族还在生生不息地绵延着,而且生意盎然。
    除了眼前的照片,我对照片上这些人的生活一无所知,但我却在那个瞬间仿佛看到了许多。一个家族,多少的欢乐、艰难、爱意、怜惜、误解、敌意、怨恨、悲伤、后悔、自责、心痛、难舍与宽容,说到底其实只是大家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生活。最终每个人都是走完自己或长或短的一生。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相互扶持也好,相互折磨也好,大家都是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都是一根藤上的瓜。
    其实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的。谁都不容易。

 

责任编辑  张颐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