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败的“道德”——读《情感逃逸》有感

(2007-07-14 14:34:24)

 

败的“道德”

——读《情感逃逸》有感

 

    刊发在《北京文学》(原创版)2006年第7期上的中篇小说《情感逃逸》(孙春平著),是一个讲述伦理道德的感情类故事。二十九岁的单身女博士唐姝卓为了应付父母,请出租车司机司马博假当其男朋友。司马博借机强暴了她。令司马博震惊的是,女博士竟然还是处女。他惶惶逃走后,甘愿等待命运的裁决。然而,唐姝卓没有报警,且网开一面,在她暗示下过上了地下夫妻生活。事情终于败露,在司马博女友的辱骂声中唐姝卓走上了不归之路。写一个女博士的感情生活,很前沿,很新鲜,很抓读者。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这篇小说。

    文本在伏笔的运用,铺垫的把握,结构的安置等小说技巧和语言上都无可非议。可以说在小说审美的四个层次中,已有了好读的基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诗化的倾向,但在认识上我有一些不同观点。

    首先,《情感逃逸》通过一个看来很“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在本能面前,道德苍白无力,不堪一击。道德败给了性本能。“唐姝卓一直是爸妈最听话也最引为骄傲的经典女孩”,“以心无旁骛的出色成绩被保送留校,读上了硕博连读”,那时,她“跟男朋友拉拉手都如窃如盗,更别说主动讨乖亲热了”。但在被强暴后,她彻底背叛了这些,反倒煞费苦心地“用了独属于自己的方式”主动勾引了司马博。他们的性当然只为愉悦和健身。这对于夫妻来说,无可非议,而对于他们就是不道德。特别是当知道他已有了女朋友,而她也不打算逾越世俗的障碍去和他成为夫妻以后,仍然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继续在坠落中获取快感,即便为了医治经痛,也是不道德的。

    其次,一个博士,轻而易举地成了世俗的殉葬品,似乎缺乏应有的理智。“唐姝卓是个孝女”,为什么想不到她的死会给父母带来无比沉重的打击?国家培养一个博士容易吗?她为什么想不到回报呢?姑且不说这些,只为她钟爱的事业,也不能去死。然而作者没让她想到这些,在冲动中匆匆结束了她的生命。也许有这种可能,但是否有点牵强?她明明知道,骂她的那个女子,充其量只不过是司马博的女友,而自己也是司马博的女友,在法律面前,她们是平等的。更何况她和司马博彼此吸引,由好感到情投意合,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结婚过日子。世俗中的门当户对和“面子”难道比生命还重要吗?所以看着这个残酷的结局,不只觉得惋惜,心里还堵得慌。

    第三,司马博的“强奸”举动,令我非常困惑。如果他是一个无赖、骗子、混世魔王,那倒顺理成章;然而,他又偏偏那么优秀。他“见义勇为”“诚恳”“热心助人”“不见钱眼开”“勤劳肯干”,崇拜知识敬重老师……然而就是这么优秀的一个男士却强暴了一个“信得着”自己的女博士。尽管作者早已有伏笔和铺垫,比如他和原女友没有亲热释放性欲的合适场所;他和唐姝卓已经被彼此吸引等等,但这一些还远远不能奠定他采取暴力的基础。要使他这一举动合情合理,起码还应该有一些站得住脚的心理描写。看来这又是一个“道德”败给性本能的例证。

    综上所述,尽管该小说有看点,但在社会功能上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一孔之见,谨供作者和读者参考。

   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卫生防疫站  徐君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