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街口情结[散文]

(2007-07-14 14:21:25)

 

新街口情结

老虎

 

    看到这个标题您也许会发出疑问,北京城乃中国第一古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说哪儿不行呀,怎么想起来说平淡无奇的新街口了呢?八成不是北京人吧?不瞒您说,在下确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至于为什么偏偏要说这不起眼儿的新街口,您听我慢慢道来。

    先悄不叽儿地问您一声,新街口在京城的位置想必您知道吧,我听见您说了,嗨,这谁不知道呢,地处西城区,离西直门不远,这几年变化不大,仍是一副老样子,也就是多了个洋快餐厅麦当劳,还有什么呢?得,那我就再问您一声,新街口附近有个海,你知道吗?我敢说有些北京人未必知道,至于能叫出这个海的名字的北京人更是不多。

    北京城区内出名的海有几处,(其实就是湖,北京人长期住在天子脚下,说话难免带点皇气,什么都往大了说)市中心的中海,南海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简称中南海,去过的北京人不多。本人当导游的时候有幸去过一次,里面有很多小楼,景色独特,记得当时住的是8号楼。北海是大名鼎鼎的旅游胜地,一年四季,游客如云。什刹海在北海公园的北面,因明清时周围有十座佛寺,故得名什刹海,原来也是不出名的。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曾专门做了几篇文章介绍此地的几处风景,近几年市政府又把此处开发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北京胡同文化游,于是原本是小家碧玉的什刹海摇身一变成了千金公主,小丫头成贵人啦。我前面提到的在新街口附近的海叫西海,在北京城这几个海中最是默默无闻,严格地说它也属于什刹海的一部分。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组成,只因西海没有什么风景,也就不大被人所知了。但我对西海却是独有钟情。您一定觉得奇怪吧,如此多情为哪般呀?说来话长,这还得从几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这位深藏闺中的小佳人说起。

    那是60年代的事了,当时我们家住在甘家口总政文工团大院,我爸在那儿当演员,那会我们爷儿俩时不常地老往新街口跑,为什么呢?因为总政有个排练场在新街口小铜井胡同里面,我父亲经常到那里去排练演出。我为什么也老往那儿跑呀,也想当演员吗?那倒不是,当时我才3岁,还没到做梦的年龄,梦想当明星是长大以后的事了。总政文工团在新街口还有一个幼儿园,也在小铜井胡同里面,离排练场很近。不知这胡同是否因为有一口铜井而得名。

    我往那儿跑是去上幼儿园的,准确地说是被父母强迫送去的,每到星期一的早晨,一辆面包车来到大院,把我们拉到新街口的幼儿园,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我们才能回家。由于是军队的托儿所,里面的阿姨们管得很严,把我们训练得像一群军营里的小兵。记得最清楚的是吃饭的规矩:不许说话,不得吃出声音,掉在桌子上的食物必须捡起来吃掉。违章者轻则不许添饭,不给汤喝,重则取消吃饭资格,站在墙角,面壁思过。当然我们也有高兴的时候,每次阿姨带我们出去散步,我们就像一群离笼的小鸟,吱吱喳喳,兴奋不已。幼儿园坐落在西海西沿,一出四合院的大门,对面就是西海,对于一个3岁的小孩来说,西海是个大湖,对于整天关在院子里的小孩来说,西海清波荡漾,景色宜人,我对西海可谓一见钟情。

    现在看来,托儿所的严格管理是对的,打好基础,对儿童的一生都有益处。只是当时我们太年幼了,对阿姨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体会不到,反而觉得幼儿园里没有自由,整天想着早点回家。

    附近的排练剧场去得不多,一般都是有父亲的彩排或演出才有机会去,而且必须在周末才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娘带我去看老爸演出《洪湖赤卫队》,戏演到高潮时,我父亲扮演的反面角色被一枪打死,枪声刚响,紧接着就听见一个带着哭腔的、幼稚的童声从观众席中传来,“我爸爸是好人!”然后便是洪亮的哭声。一时全场哗然,众人的目光一下子从舞台上转移到这个小孩身上。您猜得没错,出此惊人之举的正是在下。众目睽睽之下,尴尬万分的老娘一手把我按回座位上,另一只手紧捂住我的嘴巴,低声吼道“不许哭!”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次回来探亲,已到中年的我起了思旧情怀,想回原来的托儿所看看。这么多年了,它还在吗?到了新街口一看,小铜井胡同还在,总政文工团的排练场也还在,只是已经重建成了一个漂亮、豪华的剧场了,名字也改了,现在叫解放军歌剧院。沿着胡同往里走了几分钟便来到了西海,印象中很大的西海看上去小了很多,水也混了,全没了往日风采。幼儿园呢?转了一阵儿没找到,当地一个居民把我领到一个装了铁闸门的大院门口说,这里以前是军队的托儿所,现在是居民大院啦。怪不得找不到。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再次走进了这所四合院,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院子里又盖了几间小屋,成了个大杂院了。看着面目全非的幼儿园,触景生情,童年时的记忆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放映……

    此后一段时间,家住朝阳的我像被什么勾了魂似的,一有空就往新街口跑。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新街口还有两样东西吸引我,一是瀚林春浴池,那的工人大多来自四川,搓起澡来不偷懒,干净彻底,且收费合理。另一样是西直门内大街上的一家小吃店,那里的炒肝,卤煮火烧十分地道,在周围一带很有名气,店名就叫炒肝焦。每次去新街口,必去澡堂子大搓一番,洗去一身尘土,接着便到小吃店叫上一碗炒肝,一碗卤煮火烧,又解馋,又实惠。

    临走前又去了一次,听老焦家的人说此地很快就要拆迁了,他们还没有找到新的铺面,如没有合适的,就不开店了。听后不禁有几分惋惜,这么可口、地道的北京小吃怕是以后吃不到了。北京发展很快,市容日新月异,越来越像个国际大都市,只是老北京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大概是走向现代化的代价吧。

    人是正相反,年纪越大,对旧的东西越有感情,对童年的记忆越是珍惜。

    新街口,新街口,叫我如何不说你!

 

责任编辑   张颐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