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的童年,以及大部分的年少时光。
其实我可以记起的并不多。
只大概记得作为模范学生的单调枯燥。
父母时常的争吵。
假日被锁在家中的无聊。
小学,初中,由小变大的足球场。
还有,那永远弥漫四周的酒糟气味。
父亲任职于一间酒厂。
从拥有记忆开始,我们便居住在,酒厂对岸的宿舍中。
那是80年代行往90的过程,并没有所谓环保的意识。
生产的酒糟,全都倾倒排放在流经工厂的河中。
久而久之,河水变得凝固,不再流动。
变成红色的。
充满刺鼻倔强的酒糟味道。
河岸很高,两岸有一条单薄的铁板桥作连接。
桥上的铁板,并没有紧密相连。
所以每次过河,我都有如狼牙山五壮士般。
先在桥这一头酝酿良久。
然后一鼓作气冲过去,绝不迟疑停留,或低头环顾。
有时候,我也羡慕怀念。
那年自己的坚决。
初二那一年,新的宿舍楼建成。
终于搬离那条红色的河。
我几乎再没有回去过。
再后来,父亲就下了岗。
我突然发现,那以后,关于父亲的一些记忆,竟有了缺失。
我并不太记得,下岗后,父亲转业做的事情。
似乎是在临近小镇,开了摩托车的修理店。
却也不敢确定。
由小至大,这些家事,是无需也不让我过问的。
我需要做的,只是好好学习罢了。
继续做我的模范学生。
再后来,父亲患病,离世。
不过一年半时间。
而那些记忆,也变得模糊而凌乱。
只依稀记得,第一场朦胧的恋爱。
以及我如何由拒绝到忽略病中的他。
我想这些年以来,我一定摄入太多酒精。
终究是对于大脑某些部位区域造成伤害。
这或许也是一直以来我所追求的。
对过往,彻底的遗忘。
如果醉生梦死酒存在这世上。
我想我大概不会犹豫去尝一尝。
过往我一向不做留恋。
不记得,也并没有特别的遗憾。
可惜生活终究不是王家卫的电影。
没有人暗自潜入家中,听California Dreaming打扫清洁。
当然也不存在这一种酒。
所以在成都的文君酒庄,闻见酒糟酒曲味道。
那熟悉的,久违的,我一度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的味道。
陪伴这味道的那些记忆时光,终究还是势不可挡回来。
尤其当晚宴结束,喝下几杯白酒后。
坐上返回成都的午夜巴士。
有一些回忆,也有如白酒回甘,千丝万缕的从埋葬地爬出。
我想我终究还是想念父亲的。
无论他犯下哪些过错,我又如何冷漠惩罚。
我终究越来越理解他。
也变得越来越像他。
纵然不及父亲当年的俊美,和女人缘。
至少在喝酒这件事情上,也是承了他的遗志。
因为工作关系,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带着酒精味道。
抑或身上,抑或口中。
生活,与他而言,大抵是不如意的。
所以晚餐总要伴着酒。
当时的我,自然是不理解的。
但也不妨碍,父亲由筷尖,到汤匙,到酒盅,一点一点给我喝酒。
现在想来,父亲一定是寂寞的。
只是当时的我察觉不到,也理解不了。
更多时间,我选择站在母亲这边。
当然现在我依旧会做同样选择。
却也明白,父亲的酒是为何而饮下。
有时候我怀疑,在我父族这一边的血脉当中。
是否深存着强烈的自毁欲望。
否则怎会六个儿女,婚姻家庭都出状况。
而父亲又为何不遵医嘱,在查出癌症后,还贪恋那杯中物。
因为的确,没有酒精,又如何睡得下去。
又如何面对那并不如己愿的人生。
而这样的生活。
长一些,短一些。
也并没有大的区别。
所以我由小至大的梦想和强烈预感。
都是我要在30岁前死去。
当然现在已经幻灭。
所以尽管如安生这般贴心好友,总会或软或硬劝我戒酒。
我还是,持之以往的。
一杯一杯,喝下去。
也并不一定是不快乐。
因为对生活我并没有太多欲望,所以也容易满足。
只是酒精,必定会带来更快乐。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
自然也有失效的时候。
比如当酒精,遇见我现在也许唯一死穴。
在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上。
我读了翟永明的诗,和人物报道。
我是多么喜爱这个女人。
或许我喜欢一切勇敢热爱酒精而不带邪念的人们。
因为这样的人,心怀纯净坦荡。
尤为的稀罕少见。
所以唯一比好感情难觅得的。
是好的酒友吧。
有可相所匹敌的酒量。
有相近的爱好与生活。
有同样不掩饰的坦诚。
满足其一尚且不易。
更何况三者兼备。
翟永明在诗里写到。
我睡很少喝很多。
喝酒到五点,夜变成了昼。
酒变矮,蜡烛变高成柱。
我几乎都想象得到。
在那间叫做白夜的酒吧里。
她如何喝下一杯又一杯,如同她历经一段又一段情感。
然后带着酒意,和对世界的朦胧态度。
写下诗,一句一句。
所以,下一次的成都。
不如我们一起去白夜。
找那个叫做,翟永明的女人。
我想我终究还是需要恢复自己,伴酒写作的习惯。
这样即便在午夜的长途巴士上。
即便睡很少喝很多。
也可以写的下。
其实我可以记起的并不多。
只大概记得作为模范学生的单调枯燥。
父母时常的争吵。
假日被锁在家中的无聊。
小学,初中,由小变大的足球场。
还有,那永远弥漫四周的酒糟气味。
父亲任职于一间酒厂。
从拥有记忆开始,我们便居住在,酒厂对岸的宿舍中。
那是80年代行往90的过程,并没有所谓环保的意识。
生产的酒糟,全都倾倒排放在流经工厂的河中。
久而久之,河水变得凝固,不再流动。
变成红色的。
充满刺鼻倔强的酒糟味道。
河岸很高,两岸有一条单薄的铁板桥作连接。
桥上的铁板,并没有紧密相连。
所以每次过河,我都有如狼牙山五壮士般。
先在桥这一头酝酿良久。
然后一鼓作气冲过去,绝不迟疑停留,或低头环顾。
有时候,我也羡慕怀念。
那年自己的坚决。
初二那一年,新的宿舍楼建成。
终于搬离那条红色的河。
我几乎再没有回去过。
再后来,父亲就下了岗。
我突然发现,那以后,关于父亲的一些记忆,竟有了缺失。
我并不太记得,下岗后,父亲转业做的事情。
似乎是在临近小镇,开了摩托车的修理店。
却也不敢确定。
由小至大,这些家事,是无需也不让我过问的。
我需要做的,只是好好学习罢了。
继续做我的模范学生。
再后来,父亲患病,离世。
不过一年半时间。
而那些记忆,也变得模糊而凌乱。
只依稀记得,第一场朦胧的恋爱。
以及我如何由拒绝到忽略病中的他。
我想这些年以来,我一定摄入太多酒精。
终究是对于大脑某些部位区域造成伤害。
这或许也是一直以来我所追求的。
对过往,彻底的遗忘。
如果醉生梦死酒存在这世上。
我想我大概不会犹豫去尝一尝。
过往我一向不做留恋。
不记得,也并没有特别的遗憾。
可惜生活终究不是王家卫的电影。
没有人暗自潜入家中,听California Dreaming打扫清洁。
当然也不存在这一种酒。
所以在成都的文君酒庄,闻见酒糟酒曲味道。
那熟悉的,久违的,我一度以为自己已经遗忘的味道。
陪伴这味道的那些记忆时光,终究还是势不可挡回来。
尤其当晚宴结束,喝下几杯白酒后。
坐上返回成都的午夜巴士。
有一些回忆,也有如白酒回甘,千丝万缕的从埋葬地爬出。
我想我终究还是想念父亲的。
无论他犯下哪些过错,我又如何冷漠惩罚。
我终究越来越理解他。
也变得越来越像他。
纵然不及父亲当年的俊美,和女人缘。
至少在喝酒这件事情上,也是承了他的遗志。
因为工作关系,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带着酒精味道。
抑或身上,抑或口中。
生活,与他而言,大抵是不如意的。
所以晚餐总要伴着酒。
当时的我,自然是不理解的。
但也不妨碍,父亲由筷尖,到汤匙,到酒盅,一点一点给我喝酒。
现在想来,父亲一定是寂寞的。
只是当时的我察觉不到,也理解不了。
更多时间,我选择站在母亲这边。
当然现在我依旧会做同样选择。
却也明白,父亲的酒是为何而饮下。
有时候我怀疑,在我父族这一边的血脉当中。
是否深存着强烈的自毁欲望。
否则怎会六个儿女,婚姻家庭都出状况。
而父亲又为何不遵医嘱,在查出癌症后,还贪恋那杯中物。
因为的确,没有酒精,又如何睡得下去。
又如何面对那并不如己愿的人生。
而这样的生活。
长一些,短一些。
也并没有大的区别。
所以我由小至大的梦想和强烈预感。
都是我要在30岁前死去。
当然现在已经幻灭。
所以尽管如安生这般贴心好友,总会或软或硬劝我戒酒。
我还是,持之以往的。
一杯一杯,喝下去。
也并不一定是不快乐。
因为对生活我并没有太多欲望,所以也容易满足。
只是酒精,必定会带来更快乐。
在大部分的时间里。
自然也有失效的时候。
比如当酒精,遇见我现在也许唯一死穴。
在北京飞往成都的航班上。
我读了翟永明的诗,和人物报道。
我是多么喜爱这个女人。
或许我喜欢一切勇敢热爱酒精而不带邪念的人们。
因为这样的人,心怀纯净坦荡。
尤为的稀罕少见。
所以唯一比好感情难觅得的。
是好的酒友吧。
有可相所匹敌的酒量。
有相近的爱好与生活。
有同样不掩饰的坦诚。
满足其一尚且不易。
更何况三者兼备。
翟永明在诗里写到。
我睡很少喝很多。
喝酒到五点,夜变成了昼。
酒变矮,蜡烛变高成柱。
我几乎都想象得到。
在那间叫做白夜的酒吧里。
她如何喝下一杯又一杯,如同她历经一段又一段情感。
然后带着酒意,和对世界的朦胧态度。
写下诗,一句一句。
所以,下一次的成都。
不如我们一起去白夜。
找那个叫做,翟永明的女人。
我想我终究还是需要恢复自己,伴酒写作的习惯。
这样即便在午夜的长途巴士上。
即便睡很少喝很多。
也可以写的下。
前一篇:时代
后一篇:[京沪爱线] 胸部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