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与她的相识,让才子寄情于《偶然》。
金岳霖遇林徽因,晚过徐志摩。
梁家客厅的初逢,文化沙龙的谈兴,就此开始了一世的坚守,一世的萦绕心间。
林徽因。这是一位灵秀、才情的女子,得到了造物者所能给予的一切恩赐。家世,容貌,学识,风度,无论哪一方面都是上上之选。尤为难得的,他们相知甚深,彼此欣赏。
偏偏相逢已晚。
流不住的是河水,留不住的是时间,因为,时间不会顾惜谁人,惯常无故的令人多了许多遗憾。
唐人诗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隔了百年,千年,那般的惆怅,恨意,一般的若合符契。
他们毗邻而居,感情日益深厚。
爱情里,三人局面的出现,终有一天是要做一个了结的。
她不想再隐瞒,她选择面对。
“我想了一夜该怎么办?我问自己,徽因到底和我幸福还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和徽因三个人反复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觉得尽管自己在文学艺术各方面有一定的修养,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学家的头脑,我认为自己不如老金,于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结论告诉徽因。我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了老金,祝愿他们永远幸福。我们都哭了。……”
从宝坻考察归来,梁思成面对妻子的苦恼和无助,深思一夜后,做出了这样的回答。
得夫如此,更有何求呢?
当林徽因将丈夫的话转告金岳霖的时候,他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没有使佳偶化怨偶,亦没有令挚友成陌路。
他们仍可以谈笑如恒,曾无嫌隙。
当代人看来错综难理的感情难题,这三个同样卓然的人,以一种宽容和理性的途径,得到了最优解。
他书赠“梁上君子,林下美人”,他看着朋友幸福地生活着,齐眉举案。偶尔他们起了口角,还是他来做“仲裁人”——“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搞糊涂的问题分析得一清二楚。”梁思成说。
他的工作,是最理性的哲学和逻辑学。
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门下桃李,亦皆是一时俊彦。
他默默耕耘,却孑然一身。
一转眼,数十载过去。
幽兰摧折,佳人弃世。
得知噩耗的那天,适逢他的一个学生到办公室看他,他一直沉默着,安静异常。
“林徽因走了!”他突然开口,然后就是痛彻心扉的哭声。
情感宣泄之后,他拭去眼泪,静静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开始了更长时间的沉默。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他以此缅怀痴望一生之人。
她走后,梁思成续娶了他的学生,同样缅怀着过世的爱妻。
她走后,他仍挂着她的生日,会为了这份纪念,宴请故人;
她走后,他很疼惜她的孩子,日日惦念着“从诫回来没有”;
她走后,他还记得当年她苦吟的诗句,当意外地看到了已就的篇章,一阵惊喜莫名……
可是,当一位编辑请他为林徽因遗下的诗文写些东西附于书中时,他婉拒了。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本人说的话,我不愿意跟任何人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他垂首,依然是沉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