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误人子弟

(2006-06-04 09:28:29)
不经不觉已经在广告圈子熬了二十多年,遍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说实在的到今天我还是万分喜欢这个行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公司工作中,曾有缘的遇到很多位良师益友,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知识,所以常常希望能将自己过去所学过及犯错的工作得失经验传授给真心向往广告的年青朋友,所谓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数年前有缘遇上北京大学的陈刚教授并荣幸获邀负责广告学本科生的部分课程,受此重任当然悉力以赴。因我并非专业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所以开学前我作了很长时间的备课,以免误人子弟,固执的我数年来还是用此老方法。
 
北大广告学的大部分同学的求知欲都很强,好像一塊掉在水里面的干海绵要迅速吸满水分一样,亦因此之故,所以他们从其他各老师及书本中吸取了大量知识,可能没有工作的经验及人生的阅历之故,很多同学都有一点内向及稍欠自信心,这对他们将来从事有关广告的行业或许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每学年我都用一些课题及互动教学方式增强他们在这方面的欠缺,在我上课的第一天到学生毕业时,很很明显的感觉到大部分的同学在自信心及表现欲均有很大的改变,而年来根据已在工作的毕业同学的回应,这方面的培训显然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互联网的沟通也是个很好上课互补工具之一,同学在课堂上领略的知识经思考后会用电邮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非常有针对性或尖锐性,由此可在下一节课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大家一起分享。
 
很遗憾的是在非典发生的那年,因上学有限制原因,没能与同学多作面对面的上课,有部分更只能在网上交流,虽然如此,但已在社会工作中的同学现在的工作还是干得非常好的。
 
现实中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办公室有办公室文化,教学后才认识到每届的班级的班级文化都有区别,可能是不同类型的同学聚在一起自然形成的班级文化吧。
 
在每节课之间的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里,个别的同学还非常热情呼呼的提出不同的问题,看见他们对广告的激情,我虽然已唇干舌燥,还是尽情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每年的冬天欣赏到结了冰的未名湖,夏天浩热暑天下走过绿荫下的校园路上,多年来毕业后已工作或有些继续供读的同学仍有用电邮保持联系,有些时候出差到其他城市,更获他们的邀请聚会,亦师亦友、言谈中得悉他们的成就,内心的感受就好像广告生涯的乐趣一样,充满喜悦及满足感。
 
原文刊载于“广告人”杂志2005年9月号)

文章引用自:http://spaces.msn.com/michaeltang/blog/cns!CAFCD9F7DC256E38!197.entr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京城烤鸭琐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