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前线】疯狂的石头 打开属于自己的智立方

标签:
奥运立方沧海石头btv北京杂谈 |
分类: 导报前线 |
智立方怎么来的?
2008年1月的一天晚上,正忙奥运事务的我接到了过去的伙伴Addie Wang的一个电话,期望与我深度讨论自己未来的发展,我清楚作为33岁的创意人员,他开始为后面的发展路径焦灼不安。讨论后,我建议他回到北京,找个朋友的公司,为他搭个平台,让他尝试性也保护性的开始创业,因为与奥运有关,取名:智立方。
之后,又加入了joanna Duan,她的出现让Addie格局有了更大的扩延,同时对于一个不习惯经营管理的创意人员有了很好的互补,在他们的带领下,陆续加入很多伙伴,项目也发展的比较顺利走上了轨道。作为协助他们的大哥与老师的我也颇为欣慰,觉得做了件很有意义与价值的事。
是什么点燃了潜意识的导火索?
在协助他们发展的时间,我客串了8期BTV-3《创业讲堂》的主持人,每一次创业嘉宾的访谈,都是一次深入的理解与懂得。让你有“宁有种乎”的感叹,也发现了职业经理人思维的局限。后来一次在BTV-5《名人堂》做节目,主持人彬彬跟我过节目角色安排,希望我扮演学生请教者角色,理由是“这中间就你是打工的,委屈你一下”,这句话让我的潜意识中,开始与对面的两位嘉宾观点产生了直接的心理对抗。最后节目自然也充满了火药味。
晚上深思,虽然你在公司里当很多人的“老板”,但真实的社会角色,你的确就是个打工仔,人家说的对。
我也想起了2003年的11月的一个傍晚,朋友电话介绍了个已故作家三毛的朋友,一个近60岁徒步环游世界包括南北极的人,期望我给些帮助。见面一后,发现他是走了四站地过来,冬天里穿个短袖,够好的身体,找我的原因是:他出身在台湾,现在是美籍,但永远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期望为奥运而走,历时三年从北京向西,一直走到雅典,在向西穿越环球一圈走到中国,走进北京奥运开幕式,看看杨石头能不能给做个策划。
当我知道他用了20年时间徒步世界,对他的毅力表示钦佩时,他的一句话,让我多年不忘:
“人人都可以啊,只不过,。。。。。。。。你没做!”
你的梦想,依附在谁身上?
诚实的讲,在奥美奋战的这五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标就是想证明“国货当自强”存在的意义价值,一路上也饱受各种争议、讽刺、打击、挖苦,但我之前的磨练历程,让我有足够心理肌肉承受这些。足球场上是用脚说话的,你不用听别人说这说哪,当你的业绩与价值达成时,当有港台老外的高管过来恭维你说:“you are local business king”时,我一点都不想客套谦虚的回应:“I think so”。
也许这就是我在33岁到38岁的人生使命,也在这里完成了前15年的广告生涯;我想下一个未来,无需证明给别人,而是证明给自己,做一些更有人生价值的事。我这种人,从未期待人生应该是风平浪静的,也许我的乐趣就是在翻越每个浪尖的那一刻。
下一个心跳的浪尖在哪?
也许在奥美的继续下去,会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轨道,但人生还有多少大浪,能让你乘波起伏,心潮澎湃,我想是到了该有取舍的时候了,经济冬天虽然不是个出海的好时机,但我更记得金庸笔下描写黄药师的一句话:管你涛生云灭,他只星河在天。
深入思考后,08年11月提出了辞呈,但考虑到年底大局为重,一直战斗到今天才得以名义上的卸任。事实上,下周还要飞去外地客户会议提案,尽量处理好收尾事务。在职一分钟,尽职120秒吧。
明天将正式带领智立方的伙伴开始一场飞的高、走的长、做的大的旅程。对于未来的智立方,是一个“最大的小公司”,用平台型运作方式,整合前后作业链条,更有性价比的解决问题。同时保护好每一个向上伙伴的心,内部保护性创业计划,成熟一个,投资一个。让每一个真正的种子都能发芽,没有任何一家外企真正愿意培养伙伴成为真正的老板,我想智立方应该试试。如果智立方对外的价值是“
从职场的“事业生活者”向创业的“梦想实践家”转变,让更多的伙伴共赢,这样的人生,活的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