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飘在外,也在家

标签:
飘home经济型酒店连锁酒店一份中国杂谈 |
分类: 品牌观察 |
我刊在9月的广告导报上边发表了“加信奥美,不只是西学东渐 ”的专题,为更方便广大朋友阅读,特在博客中连载此专题。如果各位有什么感触或意见,欢迎批评指教。
策划/本刊编辑部
第四部分(案例一)
很久以前,在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村落里,住着一群勤劳、勇敢、善良的村民。村民们世代自给自足,其乐融融,宛如一家。只是和所有充满好奇和热血的年轻人一样,村子里的年轻人也总是想象着山的后面是什么样的世界。终于有一天,一个十六、七的少年领着一班情同手足的玩伴,提出要离开这个村落。少年们的家人纵然千般不舍,却又都明白年轻人的决心。于是,在这群年轻人离家之前,村里的各家连夜上山,拾捡山上群鸟掉落的羽毛。长辈们慎重的将羽毛交到每一人的手中,“在有风的时候,跟着这羽毛,就能找到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故事,出现在2008年诞生的一个新的品牌——飘HOME连锁酒店里。
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于2004年初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给当时萎靡不振的酒店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以极强的竞争力(性价比高、适应范围广、建设时间短等特点),迅速在中国版图上扩张。一时间,全国各大城市成为其迅速发展的“温床”,巨大的商务出行及旅游市场,为其补充源源不断的养料,经济型酒店如春笋般拔地而起。人们似乎在一夜之间,便与“如家”、“7天”、“锦江之星”成为了左邻右舍。
如此高密度的建设与迅猛发展,新的品牌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2007年冬天,我们有幸成为“飘HOME连锁酒店”品牌广告代理公司。在大牌云集、市场相对饱和、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飘HOME的立足之地正是我们接手飘HOME品牌后急需解决的课题,品牌定位的差异化成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经济型酒店业态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市场成熟度极高的国外,经济型酒店并不单纯等同于“便宜的酒店”,而更多的是提供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所提供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可能比星级酒店还要周到、全面,再加价格适中,则更显得物有所值。而在国内,这个行业刚刚兴起,已有的经济型酒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差强人意,更多地强调“低价格”,而这也许并不是消费者唯一的需求。
那么,消费者内心潜在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通过消费者调研我们发现,人们普遍认为,出门在外,虽不一定要讲究排场,但期盼住宿的地方应是家的延伸,从设施到服务,都应给人温暖贴心的感觉。因此我们建议,飘HOME连锁酒店应从大到大堂咖啡厅的装饰、房间内外的布置,小到每个客人的喜好习惯,生日、首次入住关怀等等,从每一个细节,为消费者提供出门在外贴心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新选择、新感觉”的全新体验,以增加他们漂泊在外的安定感,并感受家的归属感。
基于此,我们的品牌主张也已跃然纸上:“飘在外也在家”向消费者传达着这样一种意境:在离开家后,我们都是漂泊在外的人。工作、求学、旅行……为着不同的目的,我们整理行装上路。飘在外,至少我们还有一个家。飘Home,为所有漂泊在外的人,提供一份家的舒适与温暖。
正如开篇故事中所提到的,白色的羽毛,象征着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的思念。在红色背景的衬托下,更显一份时尚与热烈,给旅途中的人以精神上的振奋。为此,我们大胆采用红白色调,赋予飘HOME品牌LOGO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
我们为飘HOME设计的平面广告则颠覆了国内经济型酒店以往的模式:主打品牌名称、列举利益点的常规方式,将重点放在了主视觉的画面表现上,借助客人入住酒店最关心也最看重的物品:枕头、拖鞋、浴巾,展现出飘HOME提供的舒适感,配合每个物品出现的一句贴心问候,更让客人感到亲切倍至。而该系列广告画面以白色为主,高品质的画面表现再次衬托出酒店的品质感。整套广告看起来创意感十足,完全区隔于其他同业广告,更符合目标人群品位独具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