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吴哥——高棉的微笑

标签:
柬埔寨旅游吴哥通王城巴戎寺 |
分类: 游山玩水 |
通王城又称吴哥城,俗称大吴哥。是因为它的占地面积要比小吴哥大很多,故而得名。它是由闍耶跋摩七世在位时所建,比小吴哥的修建时间晚了67年。当时的吴哥王朝已进入鼎盛时期,最为辉煌的时期。通王城是高棉帝国的国都所在,是吴哥的“心脏”,也是吴哥王朝最后的国都。







通王城被一条约12公里长的护城河围绕着,河面宽约100米。原先河中养了很多的鳄鱼用来防御,护城河的里侧有城墙。城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楼,唯独东门的北侧还有一道城门,是凯旋之师回城的大门。城门高20米,城门上雕有四面佛像。城门外有桥连接,桥栏杆采用印度教神话“搅动乳海”的故事,神和恶魔以七头蛇为绳拔河。两边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边相貌慈善的象征神灵,一边相貌凶丑的象征恶魔。





城的中心位置建有一座巴戎寺,巴戎寺由54座宝塔构成,中间的一座塔高45米,代表当时吴哥王朝所辖的54个州。每座宝塔皆雕有四面佛像,一共有216张笑脸环视着各个角落,有人说这笑脸就是闍耶跋摩七世的尊容,但现在的柬埔寨人却赋予它新的含义,它被称作是——高棉的微笑!他们用慈爱的、含蓄的、绵中带刚的微笑,面对当今的世界。塔群周围建有回廊,廊壁上有精美的浮雕。原先的王宫官邸已经不复存在,或毁于战火,或回归了自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王朝迁都金边。从此吴哥湮没在丛林之中400余年,被世人遗忘。直到1860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莫哈特为了收集植物标本来到暹粒,吴哥城才得以重见天日。





关于吴哥的消亡,坊间有各种不同的传闻。其一,公元1171年,吴哥遭到邻国洗劫后,国王闍耶跋摩七世对印度教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吉蔑人全体放弃了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采纳放弃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这种宗教信仰的改变导致的结果是,泰族军队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并洗劫了吴哥。
其二,有佛教传说,吉蔑国王被祭司之子触怒,便将其淹死在洞里萨湖中。天神愤怒,决定替祭司之子报仇,令湖水泛滥,因而催毁了吴哥。其三,据导游小邓说,当时吴哥大旱,37年滴雨未降,被迫迁都。我宁可相信最后的说法,繁荣的背后是过度的开发,过度的开发必将导致大自然的报复,很多文明古国的陨落不都证实了这一点?!
前一篇:发现吴哥——柬埔寨的名片吴哥窟
后一篇:发现吴哥——塔普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