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王盎格鲁撒克逊人信用信任迪拜房产 |
中国可以避免迪拜之灾的原因恰恰在“不讲信任”
迪拜之梦幻,一开始吹风,我就深深不以为然。没道理、凭偏见,凭我对阿拉伯世界的偏见。
华尔街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犹太人,受所谓后现代思维的影响,当然,主要地是为了吹金融泡泡,以及通过金融破除文化壁垒的国际化意识驱动,大量廉价的资本涌入迪拜。还因为迪拜有了自己的城市英雄,他胸怀宽广、急于求成、想进入史诗。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流行于西方思想界相配合,阿拉伯的世俗英雄树立了新时代的雄性典范。连戴安娜都要钟情于结合东西方特点的东方男人,查尔斯那样的优柔寡断的帝国王储,也相形逊色了。
但,东方的崛起,太急猴猴了。穿长袍的阿拉伯人、短打的中国人,都急。
迪拜,就是这么一个急就章。
它失败于还不起债,透支了政府信用。而受制于参与这个吹泡过程的华尔街的程式化的信用规则,它破产了。华尔街参与迪拜泡泡,尽管其出发点未必有信心、也未必有信用,但其过程要讲信用。
如今,迪拜的陷落,使中国人大惊失色,各类警世通言四起。其实,中国人倒不必过于惊慌,理由在于我们并不恪守华尔街的程式化的信用。参与竞拍,交不起钱,我们可以退货退钱,如长沙地王、上海地王、广州地王,都这么退,这就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后发优势”、“不讲信用讲实事求是的优势”。
那么,为何我们的政府和开发商可以获得“不讲信用讲实事求是的优势”?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可以像一个孩子随意撒娇一样,因为,我们拥有忍辱负重、不支一声的、我们的知识制度不屑于为他们的劳动定价的——广大人民。
我们的银行负债可以按一个会议纪要一笔勾销,国有企业可以闭着眼睛参与土地拍卖随意制造地王,国企还不起钱用不着宣布破产,可以强令银行注资、可以债转股,有什么迪拜风险?
可以预见,迪拜之灾会对中国地产业产生微妙影响,但不会风声鹤唳、一片哀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