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观察:人文与政治
(2009-05-26 11:07:29)
标签:
五四观察人文政治杂谈 |
对五四的反思,从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救亡两个角度,似乎决定了反思的局限性。最近一期《万象》,李欧梵与刘再复对话,从生理学和病理学角度,其实就是建设性和批判性角度进行反思,引述的分析理论无甚看点,有一个问题倒是挺实在的:五四时期的伟人,在文化成就上似乎无足称道,为什么?
五四是一次启蒙运动,可是这次中国的启蒙运动的标志性文化成果和标志性人物,真的能达到多深多广的启蒙效果?胡适、鲁迅和蔡元培,比得过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吗?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欧洲产生了多少伟大的思想家和制度创新者?而明清以来,有几个中国人可称为思想者?从这看去,近世中国不仅仅是缺科技创新,主要的是缺想法。
说到想法,近世中国是转型中,思想变迁甚频,主要在政治理念上变得甚快。五四启蒙之后的一群人,以政治理念划分精英圈层的做法很流行,现在为五四做翻案文章的,大多注意到一个问题:中国人对政治理念持一种投机性、工具性眼光,只有从人文理念方面,才能悟出五四的真理。
也许是五四概念的流行,我的老家有一句骂人的话:碰到你的五四!这是对说话颠三倒四、伤及无辜者进行驳斥的说法。如果纪念五四落脚于爱国,那是“碰到你的五四!”
后一篇:那些必然与可能的人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