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房地产决策的终端解决?
(2009-03-06 10:14:23)
标签:
房地产决策政府工作报告王石猜拳房产 |
《非诚勿扰》有一个关于人类争执的“终端决策机”——把“锤子、剪刀、布”对赌方式“科学化”,让手势无法变化以示公正。这看似搞笑的举措,实际上在“科学决策”上是有些道理的。中国与美国的救市,这几个月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系列“锤子、剪刀、布”的结果: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做大头,逐渐过渡到一些民生基本需求,我们会发现,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些民生基本需求做起来也错不到哪去。
最近,关于买房的时机,多有人打电话或当面咨询,无非是房价还会不会降、现在买房合适吗?我说:3月2日的《第一财经日报》报道,70名经济学家,无一人预测今年房价会上涨。20%的经济学家预测未来6个月房价会下跌20%以上,64.3%的学者预测会下降10%。其实,非经济学家的看法与此类似。然而,最近出现的微涨个案,似乎比70名经济学家的预测更有搅合力,早几天问过我的人,这两天又来问同样的问题。我没辙,就推荐王石的方法:抛硬币决定。不过,面对生死存亡的选择而无所适从时,抛一个硬币是让自己果断决定的好办法,可以节省决策时间——在生死关头,决策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决定的结果。但买房不是生死存亡,所以,没有谁真的会通过抛硬币来决定买不买。
在这个语境下,建议你抛硬币,有两层意思:一是你烦不烦,要买就买,不买就走开,非诚勿扰也——这是开发商在较理性的情况下愿意给出的建议,在不理性的情况下,开发商会坚决建议你买、趁早买、早买早结婚抱孩子之类;二是短期内房价上涨或下跌,均不取决于理性的“应该如何”,而是由各种力量冲折形成,最起码,某个楼盘的定价,是由开发商老板决定的,他可以理性定个合理价,也可能一意孤行定个难以理解的高价,所以,即使是高明的评论家,也不愿对具体的个案发言——私下说说还可以,公开说是没把握的。
不过,有更合符个人利益的抛硬币的办法:在买不买房之前,前置一个“是甚么因素刺激我关心房子和房价”的决策,是投资的欲望?结婚需要?孩子上学?赡养父母?改善居住?工作就近?内部高折扣房?送礼用?等等,这些因素,也只有在“投资”与“改善”之间需要抛个硬币。然后,在采取甚么方式买房问题上在抛个硬币(对买房方式抛硬币最有合理性),就基本可以决定自己该不该如此关心买不买房了——还不是直接面对现在买不买的问题。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个人买房的决策,面对的不是开发商,而是政府的持续出台的政策,《非诚勿扰》一开头抛出的问题就困扰人:政府出“锤子、剪刀、布”的过程中会生变,远看似锤子,近看是剪刀,在政府文件中,房地产业一会是支柱,一会是“止住”——阻止人们、尤其是广大低收入人群的居住。
这回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障房继续予以强调,同时也强调从放贷和交易环节刺激地产发展,以为给房地产业找到了一个终端机,实则还是一个利益穿梭机或魔方——有各利益方想象、操控和变化的巨大空间——开放的时代是需要宽容的时代、发展的时代不是应诺福祉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