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卖楼:批发还是零售?
(2008-11-25 10:46:26)
标签:
科学发展宏观经济房产 |
四万亿将给政府带来另类活力。
其中的9000亿在未来几年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土地产权明晰化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的票源流失——农民和土地捆绑实际上形成的潜在票源占有,将会产生多元化选择,将由城市中产的票源走向而补充,其中有最重要的年轻知识阶层的票。
9000亿能建多少房子?若以五年内完成投资计算,分三期、每期3000亿,以建安成本3000元每平米计,土地成本以1000元每平米,9000亿可以建2亿2千5百万平米建筑,以每户75平米计,可以满足3百万户的需要。潘石屹先生算出9000亿可以建7百万套,也是完全可能的,少花钱多办事的途径还是有的,比如说,只付施工单位一半的工钱,一次性砸进9000亿,土地成本免除,降低建安水准和成本(3000元每平米是比较高的,但若由国企来干,成本只会高不会低)。
若能产出700万套,政府完全有能力将过往几年和未来五年内的年轻精英一网索尽,就可以避开亨廷顿魔咒:城市无业游民和年轻知识分子的靠近所能产生的振动,是中国高速发展的达摩克利斯剑。中国就可以放手开展农村土地新政和城市创新,而不必有后顾之忧,就近来说,城市高房价对年轻知识阶层的排挤效应可以马上消除,就可以避免在“市场经济”理念方面的争执甚至动摇,房地产界“唱多”人士对此不可不察,一味唱多,不考虑过程和综合效果,是为不智。
至于,9000亿的房子如何分配?最好是排队零售为主,批发为辅,若以批发为主,则反而激起年轻知识阶层对公平公正的追查,最终效果会离网罗年轻知识阶层的目标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