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何如此美丽?

标签:
台湾乡土文化 |
我们是9日夜幕降临时进入山月邨的。圆形接待大堂就紧连着餐厅,就餐时,有一个仪式是四位太鲁阁青年抬着当日狩猎射下的山猪,在大堂环场一周,并进入旅客就餐区绕行,中间两位男青年用一根木棍抬着猎物,前后各有一位白衣少女举火把,少女大眼高鼻,有若希腊女神般高贵的脸庞,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常见的“少数民族”特征的一群山地人,他们一共二万多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本地的图腾,菱形是他们的图腾,各类花饰都是由菱形组合变幻出来的。
我当晚住的小木屋。里面日式风格装修。
小木屋的入口台阶。(住在美景中)
晚餐的烤山猪肉真的是天下美味,山月邨对外宣称这道菜名为“当山猪遇上巴黎铁塔”,颇有本地特色加国际化的味道。就在散落于山脚的客舍当中,有一座专用于表演的戏台,晚8:30开演,参加演出的就是酒店的服务员或其家属。因为整座酒店仅仅“村长”郑明刚和他聘请的经理两人是非太鲁阁人,我们欣赏到的,就是一场非常随意而精彩的太鲁阁人歌舞表演。主持人是两位小伙子,他们的平时工作就是大堂侍应生,作主持时,其中一位会吹木叶的小伙子挺幽默地说:“我并不是专业演员,今天是当夜班,所以就来表演了。”一位山地少族民族小伙子能如此幽默,颇出我们意外,整场主持的串话,都是如此不卑不亢、幽默风趣,我们不由得钦佩郑明刚先生的做人理念传播得如此深入,同时,也佩服这么些年来的台湾人文教育成就之丰硕。
参加演出的姑娘们,最大不过19岁,最小的仅七岁,都是在上学的孩子,因为普遍的家境清贫,所以来作夜班演员是挣学费的一种途径。演出的内容无非是唱歌、呼喊,取自狩猎、织布、祭祀、行成人礼的舞蹈,女孩子们面容姣好,都有两个名字,一个学名和一个山地名,山地名我们听不清,只记得有三姐妹分别是“绿豆、一碗、一百元”。他们的学名,以蔡、陈、林姓为主。大约10点。演出结束,台湾负责接待的于国华先生、小林、小蔡很有心地为生日同为九月的四位团友举行生日派对,简短的派对结束,大伙儿意犹未尽地来到大堂外的小广场上看星星,三面是黑黢黢的陡峭山峰,星空就在山峰顶上,特别亲近,这时,小演员们一溜儿骑着摩托下山去,少年深夜走崎岖山路,这大约只有社会治安相当好,才可能这样夜复一夜地发生的故事。
太鲁阁美少女
10日凌晨5:30起,晨曦已将山顶抹成清亮的黄色,驱车到山谷九曲洞,看山水冲刷大灰石、大理石形成的怪石嶙峋的河床。河水是浑浊的,河床的细砂亦呈深灰色,据说上游地区高山种养,影响到河水的质量,只有没有落雨的季节,河水才会清澈。观赏的道路穿行于山岩间,不时有“谨防落石”的警示牌。乘双层巴示,转弯处绝壁深谷,令恐高人士万分惊惧,至8:00观摩完毕,深感不虚此晨、不虚此行。
山谷九曲洞美风光
从太鲁阁出来,与太鲁阁人挥着双手告别,“村长”在更下面一点的地方,一个人在那里等着与我们挥手道珍重,这真是一个义重情深的村长,昨夜的歌舞,他是既当演员又当主持人,这里是他的事业,他的理想。设身处地,我要是他,一定得是娶一位美丽的太鲁阁女人为妻或许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不知道他的家庭成员的状况,只知道他的父亲,曾是空军的飞行员,那个在抗日战争中产生了许多伟大英雄团队中的一员。而太鲁阁人,在日据时期是让日本人颇感不好对付的山地民族。(九月十日于知本老爷大酒店,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