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王的出路及房企的倒闭
深圳地王大厦未卜先之,或者说歪打正着,揭示了“地王”的奥秘:不建则已,建则成为地标。实际上,所有地王的追逐者和最后的中标者,无不怀有这等雄心,或者至少有此初衷。而能够最后落实成为地标建筑,必有一个条件: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最终能勉力建成者,才会成为地标。在泡沫增长期,万泡齐发,无以为王。所以在这房地产挤泡期,我们才有可能见到地王变为地标,王冠才有受主,去年只不过是众人逐冠、胡乱称王的局面。
关于众人乐于预见的房企纷纷倒闭的局面,我以为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分析如下:因为房地产开发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没有多少房地产企业拥有专利技术,有资金而没地的投资公司,谈不上倒闭;有地没资金,不容易倒闭,即使被别人连骨带肉吃掉,被吃者绝不会亏,或被政府收地,没听说政府亏待过地主(这跟征农民的地绝不一样,政府廉价征农民的地,那是合法习惯。);上市公司买了几块高价地,即使有限时开发的紧箍咒,观音菩萨也会体恤而缓念咒语,闻“不希望大起大落”之缓咒即可知;小公司拿的低价地,好多已是十好几年了,不在乎这一年半载的萧条。
咒大批房企早死,而且死得惨,对于潘石屹而言,一方面是他的平民本性一时发作,此前不久,他刚刚唱过地产春天来临的喜鹊之歌呢。另外一方面,他也传达一种坚定的信息:他劝房企,宁可高价树上吊着死,让潘爷去收尸,也不要落入低房价境界,让老百姓拣了便宜。那样不符合市场规律嘛。牛奶宁可倒入大海,也不能降价卖人。就这个意思!潘爷复杂着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