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产业信息有助于遏制违法建筑?
国家层面的数据:由于次货危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的出口增长仅为6.5%,相较去年30%差了很远。占深圳制造业出口的半壁江山的宝安区,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仅为6.9%,与去年的29%亦有同样的差距。尽管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已作调整,出口的指标和GDP不再在城市目标中占有以前一样的重要地位,但这种急速下降,算不上痛至少也是挥之不去的痒。就象GDP的高速增长,是一种快乐的创痛,当伤痛处逐渐痊愈,就会变成皮肤的痒。这是我们的日常经验。而且,皮肤之痒,实际上是一种痒的意念。
深圳要实现产业升级,低端产业迁走,高端产业发展,但面临一个质疑,难道高端产业的产品出口难?或者说是因为国际市场还不习惯从我们这里进口高端产品?根据基本的市场常识:当高端产品出口并没有替代低端产品时,低端产业会自行消失吗?如果低端产业不是自动离开的,那么是什么力量逼走了它们?
我有几位朋友在各个区是负责产业这一块的专家型行政官员,有人给我一个解释:是次货危机、房价高企和新《劳动法》三重挤压,导致了前面所说的数据下滑,而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不是原因,而是一个被动的结果或说法。
从产业的角度看城市,与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城市,历年来就是争执不休的两大立场。
现在,关于劳动力成本提高过快,快过了产业效率的提高,这一说法又起来了。知名评论家叶檀申草在《21世纪经济观察》上发表了这一看法。这几年,不少学者是致力于呼吁提高劳动力收入的,而且珠三角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力工资多年未增长已被世人诟病,这一年来稍为涨一点,为何就招致“涨得过快”的指责?联系到叶檀申草在06、07年多次为高房价辩护,说那是因为98年宏观调控后多年房价低迷的“补涨”,为何劳动力工资就不能有“补涨”效应?何况,现在还没发生劳动力工资补涨那么夸张的效果。
话说回来,目前出口滞、房价高,对于违法建筑的兴建动机,是一打一拉,到底是出口滞的因素更靠实一些,因为低端产业萧条,制造业就业人口减少,而服务业尚未发展起来,谁来租房住?或者用空有一个高价位房租有何用?因此,坦率地披露产业信息,对于各类违法建筑兴建热,一定有极好的降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