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敢直视这名乞讨者的眼睛
上星期天晚,在深圳市妇儿医院门口,一位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抱着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坐在人行道上。我停车等着从莲花山公园出来的妻儿,见此景,心生好奇,凑过去一看,地上摊张纸,写着他的乞讨原因:本人是山村小学教师,妻子在深圳街头挑卖茶叶蛋,走失了,本人身无分文,无以返家,云云,还有一行英文,意思是请给予施舍。我当即掏出一百无塞到他手里,返身上车,妻儿刚好过来了。驱车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思突然变得有些奇怪:这名乞讨者,会不会是一个骗局?从我自己的慷慨,推及别人的慷慨,他应该很快就能攒够回家的路费,事实上,我当时注意到他手中已经有了一把纸币,而且,地上并无装硬币的碗、盒之类,可见给予施舍的,均不是一元硬币。
如此容易博得同情,反而引起我质疑:一、山村教师,起码也是高中毕业吧,应该有同学吧,同学中应该有来深圳或广东打工的吧,为什么不向同学求助?二、妻子挑卖茶叶蛋,不止一天两天吧,应该有同道熟人,可以求助给予路费吧?三、怀中的孩子如此安静,是睡觉了吗?还是抱来别人的孩子控制作乞讨的道具?
我平时是很不在乎地直视别人眼睛的,可昨天做这助人之事,我几乎有些害羞,这是为什么?
倘真实发生该故事,太辛酸了,不忍看;倘一切都是假的,则一定很凶残(看那睡着了的孩子),不敢看也不敢想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