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的政治家属性
从广东省人大代表邓明义的离任(见3月10日《经济观察报》),我思索一些关于代议制的问题。不拘浅陋,写出来就教于方家。
一、邓明义本人并不是一个“穷人”,但她的许多提案、议案是从维持弱势群体的利益角度提出的。这说明她的思考是基于符合现代价值的“知识分子”立场,从代议制的角色体现来说是“政治正确”,而政协委员张茵的提案也不能说是政治不正确。
二、纯粹穷人能当选为人大代表吗?目前的机制不支持这一点(当选)。从代议机制来说,竞选人大代表需要一定的成本:财富或地位。而地位是由成功与否决定的。没有地位的穷人,绝不会被社会认为是成功者,而社会资源是向成功者倾斜的。不成功的穷人,是得不到政治入场券的。除非有一种预设:社会有专门以政治为志业的人士,那么政治上暂时不成功,即没有地位的穷人,亦有机会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当然会出现的“有地位的穷人”这样一种角色。现代社会的成功得自于这一小小的机制设置:允许“有地位的穷人”存在,如传教士、议员。当代国际商业社会格局,已经饱受这一设置的好处,但“有名则有利”的浮华表象,掩饰了“有名无财者”这一现代社会宏伟大厦的拱心石。克林顿在未当美国总统前,虽不能算是有地位(阿肯色州长)的穷人,但可算是“有名无财者”。
三)当代中国政治改革,解放思想,就应该培养适合“有名无财者”或“有地位的穷人”生存的土壤,这一角色发展到一定规模,就能大大改善目前的代议制缺陷。
四)人大代表个个都应理解并落实作为政治家的属性,应该成为专职人员,并逐步扩大差额、逐步过渡到更开放的选举,否则,就是制度的缺陷和资源的浪费,以及社会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