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潇洒地生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亦充满恐惧。许多“至理名言”是恐惧之源。随着个人性格的差异,价值取向不同,会沿着各种古训留存的痕迹,形成自己的沟壑。其实,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清理“至理名言”名牌下的蒙蔽之物,返观更本真的自我。
对话:
父亲对三岁的儿子说:“儿子,你看人家宇浩(邻居家孩子,如今都喜欢取这种大大宽宽的大名”多么听话,多么了不起。
儿子:他有多了不起吗?他不也和我一起玩像皮泥、小手枪吗?他不就是很听话吗?
(判断:儿子正确,人不必了不起,不必很听话。)
中年父亲对年满18岁的儿子说:儿子,宇浩钢琴弹得多好,出大名了,年纪轻轻的有大成就,你呢?
儿子:他是很努力,我也很努力呀,努力的结果未必要一致,我每天都小有收获,何况,在我们班上,喜欢我的女孩并不比宇浩的少,而最终我喜欢的女孩和他喜欢的女孩都只能有一个,不就扯平了吗?
(判断:儿子正确。人生要努力,不虚掷光阴,年轻男孩要有女孩子喜欢,也应喜欢女孩子,这就是最人性化的意义。)
两个中年同事的对话:
X:老Y,你看人家Z多么会说话,多么会做人,让每个人都如沐春风,从不与人冲突,真的活得很聪明。
Y:老X,咱也不笨哪,不错,我是说话容易得罪人,但我们炒菜不是要放点辣椒吗?要放点味精吗?吃饭不是要喝点小酒吗?我就是辣椒,味精和小酒类,Z是大白萝卜清淡汤,咱们这生活谁缺不了?谁必不该?没有的事,Z再怎么会做人,还不是咱们给他反衬出来的?离了咱们,他的意义也不足哇。
(判断:Y正确,人生尽可放达,亦可收敛,各有活法,各有其道。不必妄自菲薄。)
两个老年朋友的对话:
A、活了大半辈子,我算是悟到了,年轻时只要不犯刑律,什么都可以干,年老时,该思考一下比刑律更高层面的大法的不足之处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那是让老头子短寿的说法,无所欲求,生不如死,所以我现在思考宪法问题,看看趁着一把老骨头能烧发的余热,为年轻人争取更自由的空间。
B、老兄,你说的是。那种让老头子八面玲珑十分讨好的古训,是损害民族活力的错话。年轻人要身体的自在来承载精神的自由,老年人应该让身体的不自在而求精神的自由,我就是想找一点不自在,对治国安邦的年轻后生,咱们也得不时敲打,点拔点拔。我们的社会应该形成这个一个机制:年轻人可以适当注意规避祸从口出,老年人却不该避讳了,老年人都快死的人了,还有什么不能说呢?
A:是怕殃及后代啊!
B:这么说,社会应该培育出老年人敢于独自负担言责的机制。现在这种专让年轻人负责拓展新言路的机制,是假设年轻人知道新事物。其实,社会运作的机制,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哪有什么全新的东西啊!普天之下,并无新事,并无新事而让老人琢磨透了,老人为何不说话?老人们为何堕落到专写美化自已和好友,却不顾历史真相的回忆录的地步!
(判断:两个老人的说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