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从诗意到失意
关于房地产的发展走势,言论汹汹,莫衷一是。中央政府对于宏观调控信心十足、手段纷纷、效果不佳。
想想十多年前,国民从计划经济无往弗届的牢笼里钻出来,刚刚萌芽的市场经济,是多么地清新诱人,刚刚萌芽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多么地拥有“诗意”。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成为国人舔完伤痕文学的冷盘后在寻找土地、居住和心灵之诗意的月光下的旗帜。
月光下的旗帜是朦胧的,阳光下的“市场化”的居住氛围,突然之间变得躁热难耐。时至今日,暴涨两年的房地产市场步入一个毫无诗意而让普通收入和低收入阶层彻底失意的市场。目下的局势更让人惑到扑朔迷离。加息和房地产信贷收紧可以理解为让炒房者和买房自住者均观望不前的直接讯号;提高购买第二套的首付比例之呼声,也可以理解为运用金融政策抑制炒楼却未必压抑得了房价的举措;中央政府24号文为最低收入阶层之居住画了一个饼,一定程度对提倡理性的大众居住有利,但可以说与平抑房价无关。以上几方面的政策或呼吁,对矫治目前高房价几乎没有针砭之实效,反而,另一种解释更让人生忧:房地产信贷收紧是因为今年额度用光;提高首付比例之后,银行的钱可能通过地下钱庄隐秘地回到房地产市场,而提高的融资成本可能催高房价;中等收入阶层连画饼也没看到,则可能被逼债台高筑进入已然疯狂的房市。另外,国土部门又磨刀霍霍杀向“以征代租”、“未征先用”的工业项目用地,既能减少就业又能抬高地价。坦率地说,即使是从理性思考来说,人难免不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可能后面解释的这种情况更容易酿成现实。
我这么说,绝非要为高房价寻找“客观”依据。实际上,能把房地产市场催到这个地步的,绝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而是另一种看不见的手,在推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有些生涩、鲁莽、盲目地运作。那另一种看不见的手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和快感,而看得见的手得到了一些好处和武断的威仪。那另一种看不见的手,有时候戴着开发商或中介公司或媒体的帽子,实际上他们对开发和中介本无兴趣,只不过以此为谋利道具而已。当然,大部分真正开发商和中介也不冤枉,他们也从这个超乎理性地发展的行业中也获利颇丰。
中国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仅靠花样繁多的组合拳是乱人眼目而没有实效的。如果任何可能形成暴利的行业都有难以低估的力量介入,那么,就把“资本的流动性”掩饰下的这股力量引入奢侈品市场、艺术品市场、影视剧、普洱茶、夜壶、SM用品罢。只要真正严控房地产信贷,而不是以弹性很大的额度敷衍;辅以土地政策的理性宽松,政府作出居者有其地的兜底承诺,免除土地危机感;并让大量国有房地产公司去从事不可能产生暴利的房地产营生、生产出大量廉价房子;如此三招组合,才是真正有效的组合拳,国民才能在居住的失意中唤起诗意,才能稍安勿躁地、有条不紊地从事城市化和大国崛起的大业。
(本文应南方都市报赵磊之邀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