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育孩子的“三个世界”
我教育孩子,喜欢用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多年下来,也小有心得。大孩子十三岁了,他的思维有复杂的一面,也有少年阳光的简洁。概括起来,可以“三个世界”来说明我的理念。
一是“描述的世界”。即要求孩子日常描述他看到的现象,可以用文字、用图像(画画或照相均可)、用声音。这是训练孩子如何运用感觉,如何引导他去构造好奇心流动、发散的通道。世界可以有多种方式打量、体会。当然,这些通道都不是离经畔道的,有变数,有新异,但不是反人类的。
二是“理解世界”。这方面要求他运用理性思维,阅读经典名著,比较不同观点、不同读物之间的联系,并尽量用自己的理解,使某些问题经过他自己的盘点。可以不著文字,也可以有所表述,文字或口头均可。
三是“创造的世界”。一个孩子能创造什么吗?当然能。他的手工制品,无论画画、弹琴、剪纸、制造小玩具,还是写文章,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是他创造出来的。在这个“创造的世界里”,他获得非常高的自我认证。创造的东西愈多,这个世纪愈丰富,它是一面魔镜,从中可以看到未来世纪的影像。
这三个世界的划分,也是孩子自己能懂的,并且也乐意去做。同时,我绝不要求他在学校里得什么考试的高分,对老师们布置过度的作业任务,我总是劝他择其代表而作。我这一代人,是在题海中熬过来的,现在我虽非完全反对做题,但对陷入题海的路径依赖的教育,是彻底反感的。我那时候,一类型题已经会做了,还要反复地做,有些题稍加变化,有些变化是纯属无聊的,就像一个体操运动员做同一个动作。教育,完全类似于培养职业运动员,是非常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