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书城”名不符实
书城应是买书看书的地方。新开张的深圳书城可占了得天独厚的位置,在市中心区还紧挨着中轴线。周末带孩子去逛,却发现书城不仅是在卖书。入口处的店家标志一览牌上可以看到以下与书毫无相关的店家:阿的达斯等运动品牌;肯德基、面点王、紫苑茶馆分店等饮食店;各种各样电子学习机店;工艺品店;一些培训中心等等,入口大厅是卖音像带,二楼有一个台湾经络家在给人点穴,声音嘈杂,好似到了马戏团。
地皮这么金贵的地方,以书的名义,摆上柜台的却没有什么书。据说,店铺是很早就被订租了的,不知是不是公开招标的。
不知道有没有向国内外的品牌书商招标?
不知道主管部门要把书城打造成一个什么玩意?
还要问多一句,诸如此类的公共投资项目,其立项时说的原因可追溯吗?目标,现在兑现了吗?
那么多日用品店铺占据那么大比重的空间,与“深圳书城”身份相符吗?让它们享受文化产业政策优惠值不值?
“深圳书城”应该干什么?
在这里应该可以上网浏览和选购世界各地出版的图书,让深圳人饱览国内各类精华出版物和一部分国际性的精华出版物;应该有国内外各大名书店和知名出版社的店面;应该有书商论坛和图书展销场;有大规模的新书目介绍和名家当月导读;应该有深圳每月畅销书排行榜……。
书城的发展方向应往书方向走,不要往深圳早期潮洲人、客家人的小卖点方向走。有人说现在卖书不赚钱,所以要拉这些日用百货店来充数,这是有辱斯文,也有辱智慧:如果卖书不赚钱那世界上的出版社应该全部由政府包起来了。
现在这种不伦不类的局面,我不想往坏处说,也不想往深里说。可能是具体的经办人不懂行,接不到世界的轨,随便打个报告,说先湊起数开了张再说,中心区人气还不旺,似乎那些愿意来开店的还是活雷锋,说得领导心里很感动,大笔一挥,就这么干吧。深圳人敢闯,什么事都是干出来的。瞧瞧,得了便宜还卖乖,高帽子戴上了。
至于将来引起大部分市民反感,要求这些不伦不类的店铺退场,看着他们会要多少退场费吧。
书城在建设过程中,在工地广告牌上打了一个哑谜:“不仅仅有书”,现在谜底揭开了:“基本上没书”。没有多少书在书城,也算是深圳文化虚无的纪念碑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