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城市规划

(2006-10-27 00:31:11)

关于《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年)》

的几点意见

 

几个月前,应邀赴中山作规划评议,有一些见解,发表于博客未必合适,但博客已成收藏柜,故不想遗漏。

一、该规划课题组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相当庞大、复杂、艰巨的课题,全面而深入地论证了中山未来15年以及更长时间内的远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策略,并突出了空间布局上的策略和措施,是一部较高水准的城市总体规划。

二、个人角度提几个问题。

1、珠三角城市群发展面临类似的困境,而出路在哪?

泛泛而言,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社会整体上的指导方针,在中山的城市总体规划上如何体现?

结合近年参与《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研究的体会,以及从昨天到今天对中山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我认为在中山城市总体规划中实际上也提出了全市实行差异化发展的策略,只是没有明确提出“差异化发展”这个词汇。我认为课题组提出组团式的功能分工,是有重大意义的。从任意蔓延式发展的模式,转向有节制的、有各自特征的组团式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落实的重要涵义。这个规划体现了这一点。

无论下一步中山的城市化改革走到何等地步,总体规划上作出组团式的空间安排,是作了相当好的铺垫。

在《文本》P4~5提出“新生产力促进策略”,构想“市级——组团——镇级”三个层次,是充分考虑了现状的动力机制,从长远看,这种三级层次还可以扁平化为两级,即“市级——区级”或“市级——街道办”,以中山的自然禀赋及地理条件、历史成因来说,构成“市级——区级”可能更便于政府职能转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结构完善,但区不能太大,比现在的组团要小。

另外,要实现这一战略转变,总体规划可以提一系列制度创新的保障措施建议,尤其抓住“控规”的法定化、政绩评估科学化。

2、总体规划提出了南朗形成东部新区行政办公区的战略性概念,这是差异化发展的体现,但还嫌描述不够明确、对远期功能考虑不够大胆、不够有说服力。从会下的介绍,课题组对此其实有相当好的构想,南朗在未来是珠江两岸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中心之一,应该如此定位,才不仅给南朗,同时也是对中山未来发展的一个准确定位。

3、关于城市性质(文本,P2),我认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是适当的;“广东省生态、投资环境良好的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可以去掉广东省三个字;“以伟人故里为特色的旅游城市”不妥,建议改为:“在珠江三角城镇群中自然禀赋优异、人文特色明显的旅游城市。”连起来为:“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生态、投资环境良好的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城市,在珠三角城镇群中自然禀赋优异、人文特色明显的旅游城市。”

这个问题可以再补充几句。适宜居住确实是中山的一大特点,但不是说现状是多么地适宜居住,而是作为相当长时段内的城市发展奋斗目标。仅仅是山川清秀,未必适宜居住,更不是城市型居住。城市居住要相宜,有自然环境的要求、就业、创业的要求,人文环境的要求等等。我作为深圳人,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让深圳、东莞发展产业、污染环境,让中山人守着自然环境过穷日子,不是这样的。珠三角城镇群的发展,大家都要考虑一个问题,深圳人、广州人、东莞人随时可以成为中山人、珠海人,即在珠三角尽可能多地营造适宜居住的地方,是珠三角整体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的配置下,适宜居住也意味着经济的富裕。我上午提问,跨境域的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山城市的影响,出发点主要是这一点。几年前万科公司到中山搞房地产开发,曾征询我的意见,我就提出,与其考虑现状主要城区的居住依托,还不如更多考虑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可能影响。当然,居住问题,绝不仅是房地产业的问题,我看大学的存在也应该是宜居的重要因素,在此不多展开。

另外,我明确表示不赞成中山市去申办什么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这档事,靠的是积累和培育,而且主要是民间、百姓众多个体的日积月累形成整体氛围,而不是靠政府主导的贴标签。

4、关于文本表述的问题,可能不仅是关涉到形式,也说明了思路上的不够清晰之处。

1)缺乏关于全市整体结构的清晰表达。商业服务、行政与公众服务、文化发展等几类设施的结构布局不尽吻合。不吻合是可以的,城市规划上可以允许多中心及中心多元,但应给有说服力的说明。

2)采取15章199条的表述,确实做到了尽可能详尽而不遗漏,但结构上有不明晰之处,前后重复,繁简不一,有的似嫌累赘。

P21第54条公共服务设施,涵盖了第18条。P5~9第三节:社会发展策略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似不应为并列的两个概念。

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这一空间结构,似应提到前面一些,才好在结构之下提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等等。

3P5第三产业:发展策略,遗漏了旅游业。

4P1539条宜居城市发展策略应提到前面去,放在社会发展策略之中。

5P25关于城市轴线的一些描述,宜实在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