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归来(法门舍利)(之十七)
法门舍利
下午转到几十公里外的法门寺,这次是冲着佛骨舍利去的。好友的弟弟在宝鸡市政府做公务员,令我们一行六七人得了免费入法门寺及其博物馆参观的便利,且得了一位常为高层领导作讲解的讲解员引领介绍。法门寺藏有释迦牟尼佛骨舍利,得之于70年代法门寺塔的倒掉。塌圮的佛塔重修过程中发现地宫藏有2499件宝藏及这些宝藏的记录本。我笑谓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次前后交待得妥贴的事件。舍利子是中指靠近掌部的那一节。四颗舍利子中有三颗是石头雕作的,仅有一颗是真舍利。且包装保存颇有讲究,惟那颗真舍利,包装仅简单的四层盒子,且这些盒子用料最贱。
这里有几句闲话要说:
越是珍贵的东西,保藏时要越显卑贱才是。
越是想藏入地宫的,它的价值正在于光天化日下之显示。
所有的秘密,都是用于暴露的。
这后一句是我所在的规划局一位女同事、亦是我的湖南老乡不经意之间说出来的。她是学规划出身,怎得如此《红楼梦》“好了歌”般的遗韵?
关于真假舍利,聪明的讲解员有一句话总结:如今世界佛学界已决定这四枚舍利具同等价值。高,实在是高。如此则避免了无聊的真假之辨,而承认无论石头还是人骨,因为其历史性、也因为佛学的奥义,具有同样的启示后人的意义。
法门寺修复是请台湾的李祖原先生做的规划设计,住在西安的张锦秋大师也曾参过议。陕西省政府正在筹划一个浩大的“佛都工程”,准备以史载为据,全面恢复历史上法门寺的宏大建筑群,预计耗费近20亿元人民币。
问计于我,我有何计?
一、我对此项工程表示质疑。持唯物论的人民政府,如何为“佛都”立项还是个问题。何况按文字记载恢复原貌是不可信的,文字不足信,“恢复”更不可为。
二、若从保护和开发文物建筑、发挥其文化作用角度考虑,则可设立与当代精神现象研究与实践相关的佛教文化研究院,开设与旅游相关的小型佛学研习班,可广泛延请佛学教授、佛门大师设馆授徒、研习讲学,以助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三、适当的古迹修复,而不是大规模的“恢复原貌”。大规模“恢复”,必遭诟病。
现有按李祖原先生方案建造的法门寺及其博物馆,已成既有事实,空间造型也颇有唐韵,已属难得之物,但不可由此推衍出大规模复制之可行。
从旅游角度,宝鸡早期的地名是陈仓,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地,而更早是周朝发源地,有深厚历史资源;法门寺在佛教史上处于重要地位;依托关中地区无与伦比的历史环境;有秦岭主峰太白山等优美的自然资源;等等,慎重考虑佛文化研习的智性旅游是大有可为的。
从法门寺出来,太阳已西斜,在寺门口买得一些民间剪纸与绣偶,沿着西斜的方向,我们驱向太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