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腕们的智力衰退

(2006-09-21 17:50:21)

 

 

昨晚与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与文学艺术不沾边的,但对世间常事倒也不乏见识。先从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拍大片纷纷遭遇滑铁卢说起。记得早些天读报,有记者采访贾樟柯,问他对于陈凯歌导演际遇的评价,贾樟柯说了一句:“陈凯歌身边已没有敢讲真话的人。”虽只一句,可点出了陈大导演作派的不是。大导演应该有霸气,但不能霸道,尤其让错误的自我空间霸占了正确的、反省的自我空间。大导演们身边肯定有不少经纪、谋士,但为何拍大片就往往失控呢。我认为中国导演还不具备拍大片的潜力,除了缺乏精明强干、组织有效的班子,还普遍地缺乏反省的素质。这与当代中国人普遍的意识有关:要想干好一件大事,必须实行专制。这种意识,养成了大导演一意专行、胡干蛮干的习惯。真正有见地的电影评论人哪去了?辛辛苦苦地写出影评,还赚不到几文钱,又被人哂笑为只会说不能做的伪君子(这观点,余秋雨在凤凰卫视有专论,余秋雨自以为是既能做又能说的真君子)。在这个可以DIYdo it yourself)的时代,何必去费力不付好地帮大导演们赚钱呢,还不如自己拎个摄影机帮地产商拍广告、搞策划去,得个实在。

其实,不光是电影大导演们遭遇智力瓶颈,著名小说家也有此虞。我尊重的小说家余华、莫言最近写出来的《兄弟》与《生死疲劳》就不敢恭维。莫言对自己的《生死疲劳》的评价尚未见到,余华对《兄弟》的过高自我评价已在他的博客上看到了。余华长我两岁,在玩智力、练思辩的游戏上,他已经很成功了,但《兄弟》面世,给我的感觉是比《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差得很远。我可以猜想,余华处在一个如何在小说创作上产生飞跃的困惑之时段,一方面很想出作品,一方面又没有真正悟出突破口,有点浮躁。莫言在《生死疲劳》中依旧显示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但他布下的阴阳两界、人畜之间的智力迷阵,一点也不好玩。王小波式的透骨荒唐意识,描述文革的生存际遇是必要而有力度的。莫言这部长篇描述这一段历史,为何就不能让我感动?王小波的写作,情节简单而思绪丰富,莫言的情节、场景复杂,而思维的力度稍逊,语言则各有千秋。莫言的语言总是不错的,写作时的情绪也是张弛有度,未失之于浮躁。

现在应该去读那些中短篇小说,那些未暴得大名而长期坚持写小说的人,在慢慢累积汉语小说的丰厚土壤,假以时日,会生长出伟大篇章的。

大腕们的智力衰退,乃由于花乱迷人眼,现实的诱惑多,感官方面的满足优先,智慧的飞跃,稍为滞后。但为此而悲伤,倒是不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李敖何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