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演说家——致我的小女儿(之八十七)
(2009-11-17 20:49:54)
标签:
求职听众概括性口才演说能力育儿 |
分类: 致我的小女儿·下部 |
点点:
老早就想给你写这篇博客,只是酝酿了许久,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
做个“演说家”,听起来这个目标似乎太大,我想一开始看到这样的标题肯定会有压力。动不动就要成“家”,不是那么容易的。然而我这里所说的“演说家”却还并不是字面的意思,更多的是希望你能慢慢培养一种善于演讲、精于表达的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这种能力?是因为现代社会,人际传播非常重要。没有良好的沟通,生活就会受到影响。一个最明显的例子,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面试时,善于表达与不善于表达完全是不同的结果;工作以后如果有幸能从事管理工作,这时表达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良好的表达才能统一团队,笼住人心,建立文化。所以,作为社会的个体,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有效果,更能感染人,更能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和心思,这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
关于你的口才,说老实话,以我对我们家族的了解,我对你这方面的能力是充满自信的,你的曾祖父,你的爷爷都是享誉家乡的辩才,农村家长里短的事多,有的竟连乡政府的调解员也处理不好,最后都是你的祖辈们出面,方能平息事态。即使是现在,你的爷爷在农村老家也是周姓家族的“族老”,哪家的红白喜事都得你爷爷张罗,才能够完完整整地把事情办妥了去。基于家族的遗传,加上你这么小表现出来的热情好表现劲,我完全不担心你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好的口才就等于良好的演说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下面我就讲讲我对演讲的一些心得,供你参考。
首先,表达的概括性很重要。同样是讲话,有的人说话别人爱听,有的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光从技术层面而言,这就是表达的概括性问题。有的人说了半天,始终模糊概念,顾左右而言他,废话说了一箩筐,还没触到正题上,时间一长,听众自然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无论表达还是演讲,要学会尽快触及事物的主体,最好是先提炼出观点,然后举例说明,解剖麻雀。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你想表达或者说明一件东西,最好就是能很快直截了当地步入主题,让人家明白你要表达的点或面。我在每次发言或者演讲时,总是会在最开始告诉大家我会讲哪几点,这样就会使听众做到心中基本有数,对我将表达的观点的方向,对我演讲大概需要花的时间,对他们自己听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等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样演讲者与听众就无形中已经有了一个沟通,从而是表达的效果更佳。
其次是表达的逻辑性。演讲时能提炼出一二三四,已经是好事。但问题在于,如果所说的一二三四互相没有关联,就会让听众感觉一会东一会西。因此还要注意让提炼的一二三四互相串上,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可以是层层递进,也可以是相辅相成;可以是平行并列,也可以是有主有次。总之要让听众能感觉到各条之前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引起听者的兴趣,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第三点,表达要用心去说。这里的“心”指两点。一是诚心,二是用心。在平常的生活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演讲谈不上口才,甚至还谈不上流畅,但却一样能获得热烈的掌声。这说明一个表达或者演讲是否能打动听众,除了技巧上的因素,还关键要看这次表达或演讲有没有感情,有感情的东西才最能打动人。我就经历过这么一次,去年在北大百年大讲堂,凤凰卫视举办“影响世界华人盛典”,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金庸)先生在台上演讲时,就有些结结巴巴口齿不清,他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唯一自己对自己满意的一点,就是自己还是爱学习的,年届八十了现在还要读博士。很简单的一个意思,查先生表达了很久。但完后听众依然热烈的掌声不断。我想听众并不是因为查先生的久负盛名,而主要是被查先生的诚心所打动。所以说表达的诚心可以胜过一切技巧;另一点就是要用心,人一生基本都在说话,表达无穷尽,有没有烦的时候,肯定有。所以对待任何一次正式的表达与演讲,都应该做到认真准备,认真对待,认真执行。有准备就有思路,有认真就能做到底气十足,同样就能无形中激发听众的认真。双方一认起真来,表达的效果就会达到上乘。
第四点,表达的生动性很重要。同样是说理,要是能多打几个比方,表达上就不至于干巴巴的,不仅能让听众易懂,感觉上也亲切。就好比我们做菜,同样的大米,煮粥喝和做米饭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同样是做菜,放盐与不放盐的感觉肯定也不一样。因此在表达或演讲中,要善于类比、举例、引用和借鉴。特别是通俗易懂的名言警句,经典诗词,乡间俚语或者民间笑话等,只要是围绕表达的主题说事,能多用则多用。语言可以多用排比,短句,当然前提是必须准确。生动的另一个表现是气息。特别是演讲时,气息一定要足,这样才能抓住听众。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一点,也是一条铁律,就是不能超时。再优秀的演讲者,一旦不能遵守时间,在必要的时候刹车,再清彩的演讲也会引起人的反感。因为很可能演讲的不止你一个人,你超了时,别的演讲者便少了时,这明显的对别的演讲者就不尊重。本来到了时间,你还滔滔不绝,兴致颇浓,本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论坛,这时让人感觉成了你的个人秀场,甚至开始也让人感觉有卖弄之嫌了,听众开始会替你着急,要是时间再拖长,估计很多人心里也会吹起了口哨。我就多次在一些场合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很精彩的演讲,结果时间一拖长,听众也就感觉乏了味。因此大凡有这种情况,要多注意组织方的时间提醒,当然首先是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算是我近几年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如果能让你求学与职业生涯中有所帮助,我会非常开心。供你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