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自查自纠难澄清“与狗同笼”案

(2011-10-20 08:36:27)
标签:

杂谈

  南阳市涉黑案被告人杨金德自称遭刑讯逼供“与狗同笼案”有了新进展。10月19日,大河网发布署名为“本网记者”的报道,对此做出澄清:南阳市唐河县看守所组织南阳市中心医院,对杨进行了全面体检及刑事医学鉴定,认定杨未受刑讯逼供,所谓肛门塞啤酒瓶、警犬舔脸等“刑罚”均属谎言。

  那么,这样的澄清,真能澄得清吗?

  组织鉴定的是唐河县看守所,属南阳市警方管辖;而杨案的侦办单位正是南阳警方。此外,报道中虽然提到鉴定时有多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记者全程录像,但并没有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未见他们对鉴定结果持什么意见。这就使中立性、独立性、公正性打了折扣。

  最关键的是,鉴定时并没有杨金德的律师在场。“律师在场权”是当下司法界积极引进的重要概念,它代表着对公权的制衡。特别是以“辟谣”为目的的鉴定,更需要有质疑的声音才能反衬出公正。让有名有姓的记者、人大代表对此次鉴定做背书,甚至公布鉴定录像,都比一则简单的通报更有公信力。

  还有,南阳市公安局针对此案成立了调查组,但报道中并没有提到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院介入。甚至检察院在唐河县看守所的派驻检察室,都没有参与医学鉴定,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当地警方在唱“独角戏”。

  当然,舆论也不能武断地认定杨自述的“刑讯”就是真的,但司法机关应检讨怎样才能实现看得见的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如果公检法三司都能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程序,身正不怕影子斜,所有办案环节都没有问题,都敢向公众、媒体公示,谣言就不可能有市场,公信自然也就有了。

 

  □袁伊文(法律工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