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像一棵大树,北京是大树的冠、西安是大树的根,这棵大树的根系深植地下五千年,如今依然呈现勃勃生机。凡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十三陵”,如今已经担当京城旅游的重头戏。西安少陵原上有着赫赫有名但又鲜为人知的“明十四陵”,如果保护、开发得当,将比“京十三陵”内容更丰富,更具观赏和研究价值。不仅与北京的帝王十三陵名称上遥相呼应,地位也远在各地藩王之上,对维护陕西“皇天后土”的风水名声,意义非同一般。
随着城市发展,文物保护与发展之间有条不能逾越但却常常逾越的鸿沟,让文保显得沉重、步履维艰。下面6图为明13代秦藩王家族墓地——明秦王墓。是笔者2008年与时下所拍对比,从对比中可以看到一些变化,我们应当肯定文保部门做出的努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许多亟待保护的古冢,比如航天大道三府井村被建筑垃圾掩埋的古墓。
【秦王相关链接】
古人追求“视死如生”的殉葬制度,各陵墓建筑宏伟,地面殿堂楼阁各自形成完整的皇家陵园,并征移大量农户居住墓庄护陵,形成如今的九井十八寨。明制:诸藩王“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并置“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而现存于秦藩诸王墓的石刻,都有石麒麟、石狮,且石马有超过一对甚至为三对的,完全越制。十四陵及50余座陪葬墓保存基本完好,地下文物丰富,仅简王墓就出土文物320余件,现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地面100余件大型石刻更是巧夺天工。所以,西安“十四陵”与北京“十三陵”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部埋藏在地下的明代通史。可以说是西北明墓开发第五大工程,亦是明墓挖掘清理与旅游开发的试点工程。
明十四藩王陵距市区较近,北依少陵、鸿固、凤栖诸塬,南望终南山,东南沟壑纵横,丘陵起伏,西南一马平川,长安秀色尽收眼底,实为“万年吉壤”的风水宝地。有明一代,镇守西安府的共有15个秦藩王。明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十一日,李自成破西安,第15位秦王朱存极,被俘后投降起义军,被大顺政权封为权将军,后被押赴北京。李自成山海关战败,败逃回陕途中,朱存极被杀于山西境内,不知葬于何地。故有秦藩王十四陵。
秦王列表
1、秦愍王朱 樉( 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墓葬地韦曲街办大府井村。
2、秦隐王朱尚炳(1380年—1412年)墓葬地大兆街办东伍村。
3、秦僖王朱志堩(1403—1424年)墓葬地韦曲街办大府井村。
4、秦怀王朱志均(1403—1426年)墓葬地韦曲街办大府井村。
5、秦康王朱志壜(?—1455年)墓葬地大兆街办康王井村。
6、秦惠王朱公锡(?—1486年)墓葬地大兆街办庞留井村。
7、秦简王朱诚泳(1458年—1498年)墓葬地韦曲街办简王井村。
8、秦昭王朱秉欆(?-1501年)墓葬地韦曲街办大府井村。
9、秦定王朱惟焯(1500年—1544年)墓葬地韦曲街办大府井村。
10、秦宣王朱怀埢(?-1566年)墓葬地韦曲街办三府井村,世子朱敬鉁陪葬高望村。
11、秦靖王朱敬镕(1541年-1576年)墓葬地韦曲街办三府井村
12、秦敬王朱谊澏(旐)(1566年-1586年)墓葬地韦曲街办三府井村。
13、秦肃王 朱谊漶(1575-1618年)墓葬地韦曲街办三府井村。
14、秦景王朱存机(1595年—1639年)墓葬地韦曲街办三府井村。
15. 秦 王朱存极(?----1644年)李自成破西安,被执,杀于山西太原城内海子堰。无谥号,墓地不详。
16. 秦 王朱辅(应为火旁某字)(?---1649年)顺治二年被孙守法奉为王,六年兵败投紫阳河死。无谥号,墓址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