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这些宗教门派,还是皇家贵族,都把楼阁看作是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在修建的众多楼阁中用于观景、赏景的楼阁很多,也分布很广,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这些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景色秀美。实际上,楼阁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它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众所周知,“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之所以闻名华夏,是在承载了上述作用后又被文人雅士所推崇,成为他们的汇聚之所,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这些文章的流传而声名远扬。
长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大唐曾缔造了“世界第一大都市”,其规划、思想和文化等影响深远,尤以大小雁塔、钟鼓楼等为代表的楼阁被冠以西安之魂、西安名片,并无可替代。著名作家肖云儒给钟楼写了一幅对联:阳春烟景八百里秦川唯此楼坐镇;大块文章五千年华夏赖斯玺钤印。说的是钟楼坐镇八百里秦川,钟楼像一颗金印在华夏历史上盖下了自己的章子。整个印章应该是西安城墙周长十几公里的那个方框。由此可见,历史上赋予长安的楼阁完全彰显了中华历史文化与长安气质,再现建筑之美。而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里需要不断传承的建筑在古老的传统与现代文明间有了新的延续,需要挖掘整理并得以彰显,在此感召下作为西安一分子,我和聂海峰先生发起了民间【现代长安十大楼阁】的评选活动,旨在通过十楼阁的评选,认识现代长安建筑及传承,审视城市之美,加深作为古都居民的幸福感、自豪感。
在推介期间,因揽月阁在建,合十塔因争议未做评点,其余八个楼阁均有点评,如下。
【长安塔】广运潭边,落日余晖,天人合一,气势恢宏,观二水交汇,其视野之阔都城不二;传承历史、宗教、美学、哲学,堪舆亦含其中;承古纳今、与时俱进,长安塔代表长安精神巍然屹立。
【丹凤门】盛唐第一门,挟皇族贵气丹凤朝阳,五门相拱、浩然巍峨;登斯门亦,遥想当年皇帝出入宫城之威仪、俯察长安街市之民情、眺望终南极目长安;丹凤门既是唐政权象征,又体现皇权威仪,法天象地,天人合一,为大明宫之标志;丹凤门上,回首遥望苍穹下,世事浮沉,大明宫景。
【紫云楼】紫云楼,雄奇俊逸,观日揽月觅终南;峻极处,紫气云天,芙蓉之水一湖收。
【望春阁】三层望春阁上听松林沙沙、湖水拍岸涛声阵阵、心旷神怡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六角攒尖顶下观塔体纤纤、衔大雁塔对紫云楼、龙凤呈祥衬托出女子灵巧温柔。
【阅江楼】楼船栖于池边,高阁连延错落有致,曲江池景一眼收;举杯处,酒旗摇水风起,鲸吞千钟玉山将倾,如痴如醉回大唐;阅江楼上南望秦时御花园宜春园,北眺唐城墙遗址,可谓秦时名园唐时关,恍若西湖在眼前。
【清渭楼】观渭水穿南,仰嵕山亘北,山水俱阳间,一上高楼万里愁;纳咸阳古渡,汇翻卷黄河,波涛滚滚中,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风阁】挟汉风立汉湖,雄护汉城,巍巍千年,俯瞰秦时明月汉时关; 沐汉雨铸汉魂,法天象地,长治久安,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问道阁】依巍巍秦岭,偎福地楼观,财神故里求发展,筑高台楼阁,求真神指点迷津;在神仙境地,欲招财进宝,芸芸众生拜神仙,都毕恭毕敬,原来大家都缺钱。
此次活动率先得到《陕西日报》地产周刊、《西部网》的大力支持,初选活动通过新浪微博、西部网论坛、荣耀西安论坛、微信等征集入选名录,网络参与近百万人次,网民热情普遍高涨。通过一个月的初选、录入、网络投票,9月21日在曲江池畔金地湖城大境会所进行最后评定。由杨莹、伊兰、王建红、刘千圣、孙维、周锐、许凤英、聂海峰和我组成评委组,与现场50名微博达人共同举手表决,最后长安塔、丹凤门、紫云楼荣膺“新长安三大名楼”称号。令人称奇的是,此三楼均出自著名设计大师张锦秋先生之手,张大师为西安城市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西安人民奉献了可以传承百年的经典建筑。“新长安三大名楼”出自张大师之手,是众望所归,也实至名归。
楼台亭阁书写华夏文明,三大名楼彰显长安气质。古有“江南三大名楼”,今有“长安三大名楼”。今日长安雅士及网友共推选出华夏北派建筑典范,让一南一北,一古一今;一个代表长江流域文化,一个代表黄河流域文化,但都代表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建筑,用现代方式演绎经典,在继承中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创新,给世人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希望这次民间评选的“长安三大名楼”能够代表广大草根大众的意愿,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希望文人墨客能够登楼雅集,写出能够彰显中华文明和长安气质的文学名篇,让“长安三大名楼”像“江南三大名楼“一样闻名遐迩,成为新长安的新名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