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每年两会时,各方楼市话调控。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备受关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说法让业界充满联想,因为这与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
“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目标,两者之间变化很大,从严厉到柔和似乎让许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又一个黄金十年开始了,但住建部部长的“双向调控”更能说明目前楼市应该着手和作用的方向。本届政府虽然淡化了房地产调控概念,但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调依然没有动摇,在这样的条件下楼市必然会出现分化趋势。
第一、城市分化
对于一直受制于土地束缚的北上广深来说,今年房价会涨,但是大幅上涨不被支持,三四县城因积滞过重不容乐观。在过去一段时间涨得过猛的地方,会加强调控。而土地供给较少的地方,则会加大土地供给;三四线城市在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同时,会加快集体土地流转,让可转化的农村集体土地直接对接市场,高地价高回报,让农民有能力自愿进城。
城市之间必须分化,无论房价上涨的城市、或下跌的城市,要分门别类分开对待,决不能让一线的涨带动二三线,也不能让四线的跌拉下二三线。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应建立“防火墙”,有效阻隔城市间不利的信息传导,让城市市场自我彰显,良性发展。
从2011年温州房价29个月的持续下降、鄂尔多斯东胜区、康巴什新区大部分楼盘几乎空无一人,以及近期香港楼市、杭州楼市的下跌及乱象等,不难看出因房价涨跌导致的城市分化已然开始。
第二、产品分化
从2013年市场情况看楼市产品已出现分化趋势,即:科技含量低、同质化严重、设计平庸的住宅产品已陷入销售停滞状态,即便折扣力度较大,依然表现平平。与此同时,新开楼盘在差异化、个性化彰显明显的楼盘则出现旺销态势,个别楼盘还高开高走。
就西安楼市而言,15年的住宅市场化,即便我们所住的房子超过144平方米(界定为非普通住宅)到了170平,依然是普通住宅。因为这类住宅只是单纯满足了人们居住和面积的需求,并未在个性化、舒适度及科技运用上下功夫,所以,楼市产品欠缺很多。
产品需要分化,是拒绝平庸彰显品质,是社会需求进步后对产品品质提升的要求。西安市场以刚需为主,同质化产品太多,导致在同质化中相互消磨,彼此都感到吃力。楼市呼唤科技含量较高、绿色低碳环保的产品,如绿色两星国家认证建筑等。还有地源热泵、新风系统、环保隔音材质、全息影音呼叫系统、太阳能等现代化、人性化的设施等。客观的说,低碳环保、科技含量大的绿色产品和对空间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有高价需求支持,只要把产品做好、做到位,市场自然会认可。
产品分化让品质和个性化得到彰显,优质优价就越发表现突出。
第三、需求分化
近两年以来,电商把楼市热度炒的很高,一段时间以来电商、团购成为楼市两大热象。但随着需求的不断挖掘、销售手段轮番上场,许多营销手段都遭遇了无法为继的局面,楼市需求业已分化。在刚需为主导的市场,有大宗产品铺垫,也需有性价比、差异化突出产品,同时要兼顾各种需求。
需求分化表现为,刚需不需要一步到位,而是适合就好;刚改不是一味突出居住需求,而是向个性化深处漫溯;再改虽是小众,但追求的是内在品质和对空间的要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分化汇集起来就是涛涛不绝的江河。
而需求分化对营销更是直接提出挑战,不论电商、团购,将各类需求一网打尽的模式显然已经OUT了,市场需要更为精准的营销,也就是能够将分化的需求分别输送到能够承载的最终目的地。
而对于开发商而言拿地、规划、报批、建设、销售这样的流程将会逆袭,即拿地后就要面对受众,先找出购房者的需求,订制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订单化生产应运而生。由于这种个性化定制的楼盘适应了人们对空间舒适度、对高新科技材质等的较高要求,做到了精准开发,商家根本无需担心销售。
总之,城市分化屏蔽了外来干扰,可以埋头干好自己的事;产品分化让品质得到提升,使产品不论在任何市场阶段都具备抗风险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需求分化则是让我们能够潜下心来研究客户,用人性化服务和过硬的产品赢得认可。
楼市只要做好了产品,市场就是巨大的。才能在西安这个积极因素较多,同时又是调控中规中矩的城市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