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笔者曾写了一首反映城中村生活的歌词----“一座城的时代记忆------鱼化CBD.沙井国际”。刚贴个人博客便收到城中村居住者提的意见,仔细想想耐人寻味。他说:“李老师 作为在村子里居住的人,其实我真的很不希望大家关注这些村子,尤其是您这样的名人!因为关注的人多了,政府就更大力度的关注,然后就会引来拆迁。我一个月的工资很少的,基本维持生活而已,要买房,或者说到城里面去租住小区的房子,都很难负担,买是买不起,租不是租不起,一个月一交房租,可以;一交半年,不成!城市建设,住在这村子里的人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很多很多贡献,希望您多呼吁一下,看拆迁之后,这些人能住在哪儿?政府能不能给解决!?”(详见李连源新浪博客)在第一时间看到这则跟帖后,我随即进行回复。但掩案深思后感觉太过草率!作为一个楼市发展的研究者,有责任为这部分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且默默无闻的人的居住找出路,让他们活出尊严居有其所安居乐业。
新建公租房因数量太少一房难求
公租房就是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等一个产品。公租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有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
从公租房是概念看,只要在城中村的租住者符合公租房条件便可提出申请,但为什么提不起大家的兴趣呢?我们不妨从西安首个公租房公寓招租情况找找原因:蓝博公寓位于西三环的延伸线、西安出口加工区B区东侧,由两栋18层宿舍及三层配套裙房构成,主要为50㎡一室一卫小户型,小区公租房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有公共食堂、特色餐厅,还有银行、超市等生活设施。该公寓1、2号楼项目共可提供房源708套,包括672套小户型。每平方米月租金基准定为15元,
50平方米小户型月租金仅为750元左右,应该说这个价格对2000元左右收入的群体很有吸引力。
但是由于新建公租房数量太少,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一房难求的尴尬现象。
即便之前各区公开向社会征租总量为10000套的闲置房源充实公租房,也因小户型房源严重匮乏而不能有效供给。加之审批环节的生涩,没有形成一套流畅的流程,为节省一点房租而反复奔波,许多人感觉不值。
公租房标准实施微调就能满足蜗居一族租房需求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公租房实物配租进展缓慢一是手续繁琐严苛对接困难,比如许多用人单位都未给职工办理社保和公积金,造成符合条件而无法申请;二是审批环节不能一步到位,有时一个证明就要跑几趟。还有大家对申请流程的不熟悉等。目前市场呼吁一是简化手续,尤其是没有办理社保和公积金的;二是呼吁公开的公租房办公大厅,能够一站式审批、分租到位,最大程度减少申请人低效率的来回奔波。
作为符合公租房条件的人一般都是“一对一”的进行配租,即一个人一套房。还有一种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大型单位,一套房安排4人,这样又变成了职工宿,相对符合条件的个人,这样有失公允。。前边给我留言的朋友与大多数月薪在2500元左右的群体有一定的普遍性,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并非“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忍辱负重辛勤劳作,所得工资分配比较精细:一小部分租房、约200-400元,1000元要寄回老家赡养老人小孩,1000元是自己每月用度,即便是50平方米750元的房租,房租增加一倍对稳定的生活影响很大。所以,这里建议相关部门,首先考虑让符合条件的同性租赁者合租公租房。如果50平方米的小房2人合租,租金水平则维持在城中村水平,而居住品质得到了提升。以此类推,凡二居室的房子,为减轻工薪层租金压力,允许四人合租,可政府主导分配,也可在个人资格审批后公示自己诉求,自助组合。这样以来,只需政策微调,就可让更多的人享受政策保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工薪层的日常支出,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亲身体验中国首家太空舱宾馆受到的启发
前不久,笔者作为体验者亲身体验了中国首家太空舱宾馆很受启发。这个可上下两层摆放的舱体在8平方米内可从容安放2组即4个舱位,竖舱出厂安装价格在8500元/每舱以内。如果在蓝博公寓50㎡一室一厅的户型内安装4舱,则可以满足符合条件的4人居住。虽然购置舱体多出预算34000元,但4人人均享受年租金补贴1800元,4人5年共计36000元,是完全可以冲抵之前购舱支出的。
这种形式在国外叫“胶囊公寓”,它的优势是节省资源和空间,低碳、环保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对于个人来说,人各一舱私密性较强,是“集体宿舍”所无法比拟。5年后舱体还可继续使用,因对之前使用者做了折价补偿,后续使用者将更感经济。
当然,用收储社会闲置房源补充公租房也可做“胶囊公寓”尝试,其要点在于(收储)合同期要与(配租)租赁期相对等,要允许收储房源在一定时期内合理涨租,用租金补贴购置太空舱简单易行,操作性、实用性都非常强。
公租房深化“胶囊公寓”可化解短期租房压力
目前,我市推行公租房实物配租有2种形式,一种是政府出资建设如蓝博公寓。这种形式投入大、周期长,很难满足当下租房需求,好处是能够有针对性的把控房屋面积易于配租;第二种就是征集社会闲置房源,以收储租赁形式推行。这种形式投入小、周期短,方便灵活随机应变,可立即缓解当下租房需求,缺点是面积不一、偏大,租金偏高,容易增加租住者的经济压力。
个人建议,不论上述哪种形式都可尝试“胶囊公寓”方式,让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年轻外来务工人员短期(一般为5年)内居有其所。或者说,将公租房配租形式由“一对一”一种演化成与“一对多”两种形式。
最后还想真诚地对目前居住在城中村的朋友们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在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但却疏忽了自己的居住品质。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城中村的拆迁将势不可挡,希望通过拆迁让大家居住品质得到提升。前边几种意见、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即便你感觉不大适合自己,也可尝试三五好友自己组合,以“胶囊公寓”形式为自己居有其所找到出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