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当今的“孟母”们为了孩子能偶顺利就读名校,纷纷择“学区”而居,这使得名校周边无论是新开楼盘,还是二手房的房价都节节攀升。为了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购买热不断升温,地产商大打“学区牌”,推高“学区房”价,而有众多家庭依然趋之若鹜。一方面,是有能力的家庭为孩子上学不惜“一掷千金”;另一方面,是有心无力的普通家庭望“学区房”兴叹。“学区房”在助推房价上涨同时,产生了令人爱恨交加的纠结,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我们依然需要观察和研究。
一:“学区房”如何定义?
李:严格的讲,“学区房”并没有什么定义,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作三类:一种是本身就处于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之内的房子,或学校就近楼盘,这类是按属地录取原则,不需要额外交费;第二种是开发商和学校达成某种协议,比如、开发商为学校盖教学楼、实验楼等,有合作关系或团购行为,购房的业主会有上学名额,是属地加名额方式,也会因分数高低而产生部分费用;第三种就是单纯的距离学校比较近,但又不在招生范围之内,家长图个孩子上学方便,“至少孩子早上能多睡一会”的房子,也是俗话常说的“议价生”。
二:“学区房”的升值空间有多大?投资一套收益会怎么样?
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是国人对孩子和未来寄予的希望。许多家长寄希望于买“学区房”而使孩子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所以、不惜代价购买“学区房”。
纵观西安楼市10年,几乎没有不升值的房子!房价从10年前2500元涨到现在7200元,不论普通住宅或地铁房、抑或“学区房”,说没有增值不够客观,说今后增值有些武断。
目前,西安“学区房”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住宅5%-10%,个别热点地区会更高些。“学区房”今后的升值与否会随着整个市场波动而波动。但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较高、师资力量长期稳定,每年都有学生升入清华、北大、交大等名校,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学区房”会有相对较大的升值空间。早年购买的“学区房”如今已普遍上涨,但房屋增值需要用交易实现收益。
前几天,尼尔森调查显示:69%被调查者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涨,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完全可以投资。如果是长期打算,“学区房”投资相对稳定,至少比将钱存银行划算得多。
三:“学区房”真的能长期热下去?上名校是孩子们的唯一途径吗?
李: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就在不久前,西安教育部门已做出了在教育资源匮乏突出的地区设立新学校的决定。随着教育问题不断解决,“学区房”过热现象定会得到一定改观。
至于上名校,不应是孩子们的唯一途径!普通学校依然可以培养出人才。市场上打着名校、名师旗号的学校,实际并不一定“货真价实”,如果教育质量打折扣,那样就是误人子弟!再退一步,对于资质一般的孩子,上了名校能否适应?上了名校孩子未必能学好!“学区房”不是“起跑线”,名校也不是“保险带”,不能把孩子的学习与上名校挂钩,也不应该把孩子的未来拴在所谓的名校上面。
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更希望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四:买了宣传的“学区房”子女没有享受上学资格,该如何处理?
李:西安已经多次出现过这种现象,而口头承诺根本不受法律保护,开发商(建校)计划的变更可能是与学校没有达成协议或战略同盟有关,与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有关,与开发商自身实力不济有关。而承诺有名额却不能兑现,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消费者一定要睁大眼睛!
总的说来,凡以“学区房”作为宣传噱头而无法兑现的,都涉嫌虚假宣传,广告欺诈。由于没有契约约定,对于买了“学区房”而无法兑现承诺的现象,业主只能自吞苦果。但可依据相关法律就虚假宣传,广告欺诈进行诉讼。
五:“学区房”在建设上有何特色文化意境?该怎样选择从而更合意?
李:“学区房”除了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外,小区建设与其他社区大同小异。当然,不乏用心的开发商在园林景观、文化特色上别出心裁,做出主题鲜明的文化小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帮助和促进,让居住环境更加优美,这样的楼盘相对而言少了点。
关于选择,如果从质量角度讲,质量优良、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是首选;如果从入学角度讲,就近便利是基本条件。当然,细心的家长还会对小区人员结构、单元或楼层邻居文化结构、素质,家庭成员等小的方面进行考量,“孟母三迁”则邻而居依然有现实意义。
关于购房,家长除了应具备一定的购房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击打能力,来应付购房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一旦确定孩子上学的方位或学校,应坚持不懈、持之不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签订购房合同时,保障孩子能否上名校最基本的一条是,将购房上名校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之一,有了契约就有了保障从而达到满意。
六:教育捆绑了住宅,优势教育资源成为高价教育,“学区房”令人爱恨交织怎样破解?
李:“学区房”过热主要源于教育失衡,大多数购买“学区房”的家长其主要目的是为孩子上学。一味的追求高档“学区房”会给孩子们的不太成熟的世界观造成高消费的观念,而一些寄宿学校孩子们的互相攀比也说明了这一点,于孩子的成长绝无益处。
学校的不均衡分布让开发商寻到商机、让房屋钻了空子,从而“绑架”了家长,这是教育的悲哀!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高房价的推手。实际上,大家已经都把孩子的优势教育资源与购买房屋画上了等号,优势教育资源演变成为高价教育,使人极其不情愿又无可奈何。
各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西安是普遍现象,已拖了“大西安”发展后退。尤其在一些基础设施本就薄弱地区,使购买了房子业主的孩子上学成了问题。抛开“学区房”不说,连起码的基础教育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教育资源优势。所以、学校的合理布局是首要问题,教育资源配置应及时跟进。
如果家长花了钱买了房,孩子不能正常上学,或该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好,那么,“学区房”真就成了浮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