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长假欣逢宝天高速公路开通,趁着新劲去天水转了一圈。
天水距西安并不远,原先因需翻越秦岭,路况非常不好,想了多年也未成行,今年终于让高速公路园了此梦。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作为陕西人,到“秦人之城”拜寻也算寻宗问祖的一种方式。
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历史遗迹自然不菲: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大地湾、古街亭等,数不胜数。街上参天古树比比,古老民居随处可见。有一部分如,陕省会馆、山西会馆、赵氏天水堂等,临主要街道的古建筑已经或正在修复,还有众多散落在市井院落的,也将逐步得到修缮和保护。无论是马路上专辟的古树保护港湾,还是已经修旧如旧、古风尤存的古建筑,可以看出政府对文物古迹的重视。
去年,5.12大地震,距天水100公里以南、成县到陇南一线,遭受到巨大破坏,大多数民居倒塌需要重建。天水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古民居则基本无碍。从重建和待建的古建筑现状观察,未受到自然灾害损坏主要缘于其建筑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建筑多用木材,首先是因为木材结构性能优良,在环境未被破坏的古代又便于就地取材。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耗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人类进步数千年,房子由砖木、砖混发展到如今的钢混、框剪等等,继承了祖先留下的建筑工艺,并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寄希望于构造坚固耐久的水泥森林,却丢掉了老祖先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制胜法宝,致使“楼脆脆”、“楼歪歪”等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层出不穷。上海“楼脆脆”整体倒掉,虽有关部门认定质量还不错,但无根难立!基础问题导致必倒无疑。
这里就不得不说说鲁班的经典杰作---木器的榫卯结构。这个结构用于民居建筑,立柱承重与围护采用榫卯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由于墙壁不承重,遇到大地震基本上“墙倒屋不塌”,从而不会对人构成致命伤害。现代人将砖木转换成钢筋水泥后,构架方式与古人相同,建筑材料也得到提高,钢筋水泥比砖木结构应该更加牢固,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建筑质量,至于“楼歪歪”、“楼陷陷”、“楼塌塌”等非自然灾害导致不良影响或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纠其原因,全是人祸所致。
无根难立,主要是指建筑基础在整个建筑中的重要性,如果处理失当,一但被建筑物覆盖后则无从查究,所以、基础质量至关重要。说到此又想到1994年西安市政府为市民做的十件好事之一的新中巷低洼棚户区改造工程。这个工程在基础建设时,发现3米黄土层下有8米的垃圾夹层,如果直接建设,建筑质量无法保障,为此曾一度停工。后经新城区多方研究,追加工程预算,从正负零以下密集分布沙石桩,一直打到12米处的黄土层上,这样完全保障了工程质量,避免了一起质量事故的发生,受到群众称赞。
建筑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门类,普及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需多方协作,并需高度责任感,与精密技术密切配合的“多兵种”工程,任何环节都马虎不得。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受经济利益诱惑的不法商人,为追求高额利益,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建筑标准;部分监理机构收受建设单位贿赂,对施工质量睁只眼、闭只眼,丧失监理职能;管理部门只收费不作为,为问题建筑大开绿灯,甚至成为问题建筑的“保护伞”;整个市场急功近利,忽视产品质量,追逐高额利润,为建筑使用埋下隐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是可忍,孰不能忍!
在一栋栋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不断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座座古建筑却昂扬挺立。他们沐浴了日月星辰,风吹日晒,饱尝战火洗礼,如今在政府的保护下得以焕发青春,即便受到自然灾害侵袭依然稳固如初。从天水古建筑遭遇地震“墙倒屋不塌”,到“楼脆脆”、“楼歪歪”在坊间的肆意横行,我们感到,一份责任心、一份重量,责任缺失导致道德缺失,道德沦丧使坚固的建筑倾斜、倒塌,群众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利益无法保障。所以我们应以史为鉴、以古建筑为镜,从建筑基础开始,抓好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让祖先建筑工艺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