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城中村的房子问题
最近,西安一手房市场房价涨得非常厉害,而且,市场上几乎没有现房。上月,一个紧靠公园的盘子开盘,均价竟叫到4600,且“僧”多“粥”少根本不能满足需求,让人大惑不解:西安人真得很有钱?
与之相呼应的二手房市场却一片死寂:房价依然高挺,交易依然寥寥。已经有一部分中介耐不住冷淡关门大吉。
一手房不跌反涨给人们造成“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的感觉,追涨杀跌间还是反映出市场中的刚性需求。二手房的交易萎缩则与“营业税”、“个税”有着直接关联,还有近似于一手房的价格也将目标客户推向一手房市场,不论一手、二手,不论居住投资,市场需求确实庞大。
有需求的人总是不停的关注着房地产市场,售楼中心、报纸、电视、中介公司等,我的几位朋友就是这样。前几天有人就拿着售楼传单及报纸找到我,让我帮助把关。看了感觉实在便宜,都在900左右,心里感觉:又是城中村改造。这个感觉并非对城中村有偏见,实在是西安城中村改造项目合法的太少,大多拿个“批文”就开始卖房,让人怎能放心?
后来、朋友回来告诉我,却如我言。那么,城中村的房子到底能不能买?明确地说:还是应该具备“五证”方可放心购买。这位朋友无房住,压根对我的这种说法不赞同,但还想让对风险进行评估。也真难为他,毕竟无房,且手头也不宽裕。只好用一个实例来说明:三年前一个朋友要结婚,女方要求买新房,他踏遍中介没有找到合适房子,三番五次向我咨询,后来咬牙要买了同是城中村改造的“XX新村”的房子,当时均价1200。近期听说这个项目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批,“五证”也逐步在完善,二期的预计售价为2600元/平方米。
咋一听,这套房子三、四年内就翻了一番,朋友更是按捺不住。其实,如果真如他所言就不止是只翻了一番。商品房在开发前,首先要将土地过户到开发商名下,土地的使用年限就开始计时,所以、所有商品房虽然使用年限为70年,几乎没有人可真正享受到70年。城中村改造项目,由于前期建设多为非法,土地使用性质没有转变,土地证也就无法过户到开发商名下。购房人不论使用了多少年一直没有实际计算房屋使用年限,而从开发商将耕地或宅基地转变成住宅用地时,才能将土地证过户到自己名下,从这个时候才开始计算土地使用年限,所以,那位朋友受益可见一斑,这点自然成了销售城中村项目时最有利的说辞。
说了这些仿佛是在给城中村“拉拖”,连自己也拿不定该不该让朋友出手。联想到以前有些城中村项目建成后,由于没有相关手续,水、电至今没有着落,正常使用根本无从谈起。还有在建的项目被相关部门喊停,甚至被强制拆除等等,遇到这些,损失谁来赔偿?利益怎么保障?谁又对此长了“前后眼”呢?此时、套用一句话算作对城中村项目(当然是手续不全的项目)的概括“城中村项目是把双刃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