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购信誉困局
2009-9-9 解放日报
有责任的企业对于一项轰动国际的收购案慎之又慎,因为这涉及市场信用、公司实力、管理层的经营能力种种问题。
9月8日,媒体披露腾中收购悍马被商务部驳回,主因是腾中申报的材料只涉及悍马品牌,而商务部认为品牌附着于产品或者技术,要求腾中详细说明收购悍马的相关细节。腾中收购悍马陷入困境,不仅仅因为初审被商务部驳回,更因为这桩收购案受到的质疑,使腾中与主控者信誉受损。
人们质疑腾中重工没有生产悍马的能力,作为一家以资本运作、资源生产等方面见长的公司,腾中重工并无汽车业的生产经营纪录,此次涉足悍马收购,被坊间质疑为炒作之举。李炎是目前在港上市公司旭光资源第一大股东,该公司于6月16日刚上市。而旭光资源上市前的关键时期,也正是腾中收购悍马被炒得最热的时候,而腾中重工的现有资金不足以支持此项并购案。另外,由于悍马品牌与国际流行的环保趋势背道而驰,导致腾中的社会责任感受到质疑。
腾中到现在为止的回应较为被动。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腾中重工不是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外界很难通过纯粹的资本金等信息了解,公司将在合适的时候公布相关财务信息,以证明腾中重工具有研发和经营悍马的能力。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公司有自有资金,也有贷款,外界不必操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以支持研发团队进行后续车型尤其是环保车型的开发。
一项收购案在法律规则内按照市场逻辑行事即可,他人不必置喙,没有人比腾中公司本身更了解自身的经营与资金运作情况。不过,作为一桩收购案的社会影响,腾中显然应该对沸沸扬扬的舆论有所交待,以树立企业的信用形象与社会责任感。
谁都清楚,如果腾中能够以环保能源维持悍马霸气的品牌内涵,意味着腾中的新能源进展可以与比亚迪等公司并肩。在这方面腾中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腾中到目前为止显示出一定的政府公关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但在信誉、管理团队的经验等方面有所欠缺,简言之,只要是需要时间显示的能力与信用,腾中均未显示。
国内的并购常常为资本运作而资本运作,腾中从成立以来,通过一连串的资本运作成为雄霸一方的企业,而地方与国内外的投行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摩根士丹利、中银国际、瑞信及麦格理身影闪现。只要资本运作成功,投行可以坐收佣金,投行是所有并购案的坚定拥护者。而为“马”所困的通用也希望剥离出该品牌,让追逐时尚、社会责任感与品味有待提高的中国某些富裕人士为即将退出舞台的民用悍马再买一单。
国内普通投资者听到连续的市场运作,听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居然跻身资源性行业,恐怕不是对管理能力的认同,而是对于该公司背景的质疑,这也是中国公司重组面临的集体信用困境。投资者经常会问,这是一家投资取巧、以制造概念、套住股民为己任的公司吗?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腾中需要回答商务部的,正是需要向质疑的公众交待的——他们如何能够做到只收购品牌而不需要对方的技术与产品?也许他们是想在自己生产的小车上巾上悍马的标志?如此一来,也算是山寨到极点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