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也玩数字游戏 全球政策市启航

(2009-04-07 01:07:28)
标签:

股票

美国也玩数字游戏 全球政策市启航

2009-4-7 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修改会计准则不是救市是毁市,他们以降低信用的方式,帮助金融机构度过难关。

 

    美国股市经历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第二个反弹小阳春。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为本轮股市上涨助了一臂之力。4月2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国会与金融机构的逼迫下,允许金融机构更灵活的对有毒资产估值。

 

    美国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4月2日召开会议,作出重大让步。最重要的让步是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其它的合理的价格估算方法来估算自己的资产价格。

 

    另一项让步是根据OTTI原则规定,即便一家银行持有的“有毒资产”为了持有到期而收回本金,一旦有“尚未实现的损失”,也需要根据“逐市定价”原则来进行资产减记。这样美国银行业的近3000亿美元“持有到期资产”,虽然损失可能会在数年或者数十年后才会真正发生,但银行已经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减记拨备。而本次调整规定,可以根据银行预估持有的这些资产的时间长短,进行价值评估。如果一家金融机构认为自己不需要出售这些资产,那就不需要进行OTTI减记。

 

    对于多数美国金融公司而言,会计准则调整将从第二季度开始生效,但可能允许在计算第一季度业绩时提前开始实施。所以,美国的金融机构股价开始上升,并非偶然,而是他们的表外资产得到了“正确”的估值。

 

    银行的大声叫喊发生了效力,他们说按公允值逐日计价是“死亡螺旋”,在市场流动性丧失时,银行资产降低为零,银行不得不减值,计提更多的拔备。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迫使银行减计了数十亿美元计的资产,所以,他们振振有词地说,正是因为如此不公平的会计准则,银行的不良资产被高估了,有可能等到经济复苏,这些资产的价格又能回到原位。

 

    美国此举将提振银行收益,改善其资产水平。事实上,美国政府此举也在为自己预留后路,政府收购金融机构毒资产,如果按逐日计价的原则,有可能政府出售不了导致鸡飞蛋打。

 

    现在大声叫喊的人自己也不会相信严格的会计准则、而不是银行的胡作非为让金融机构破产。从1973年以来,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互不让步,美国一直坚持高标准是降低市场整体成本所必须,安然假帐事件更让美国监管部门如履薄冰,美国现任财长盖特纳从2008年就抨击表外资产与影子银行使美国落入金融危机的魔掌。难道现在这一保证美国资本市场高效的根本改变了吗?没有,而是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不得不采取机会主义的手段,他们降低了门槛,但必然会增加资本市场维持信用的成本。因为,金融机构的股价固然会在短期内上升,但投资者却不能不担心自己所购买的金融机构,其资产品投资到期后会出现巨额减计。

 

    修改准则没有堵住漏洞,而是将风险后移。将如市场人士所说,修改后的准则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有别的估价方法,“问题是,你如何证明某个市场是不流动的?价格是不正常的?每个定义的口径是不一样的,每个模型的假设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金融机构可以合理合法地隐藏自己已经浮亏的资产品,他们可以学习中国的金融同道,向市场再三声明,“目前只是浮亏,而不是实亏”,请等待两年到期之后再结算。但是,如果没有买家,市场价格当值当然应该归零,而不是根据购买的净资产来折算。

 

    美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所以是高效的,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产品品种多样,市场流通性极高,几乎任何产品的风险都能找到对冲手段,二是会计与监管高标准虽然提高了进入的门槛,却降低了交易的门槛,让投资者能放心投资。但目前,这两条遭到严峻挑战,次贷危机说明房贷市场道德堕落、无法对冲巨大的风险,而现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又主动降低了进入的门槛,让市场看起来很美。

 

    我们面对的是全球的政策市,投资者们好自为之吧。

 

注:都是政策市,不写国内,而写国外,一是美国此举意义重大,二是最近不能擅写。一直认为,民智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为什么,在提振信心之时,有些人就认为人傻些更好。
    对于理性的批评,欢迎,那些谩骂之徒,知道阻了你们的财路,不过,想用骂声让我停笔,做梦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