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创业板浇点冷水

(2008-03-11 01:12:56)
标签:

股票

 给创业板浇点冷水

2008-3-11 南方都市报 本地评论

 

    各界对于呼之欲出的创业板市场抱以极大的热诚,目前萎靡不振的A股主板市场,融资遭遇瓶颈的中小企业,以及急于坐实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地位的深圳,都将创业板看作一贴难得的兴奋剂。许多人翘首盼望中国的纳斯达克横空出世。

 

    我们必须给过度的热情浇一点凉水,以保持头脑的清醒。

 

    不得不指出,创业板诞生不可能成为复活节,如果主板市场有疾,创业板不可能独善其身。并且,创业板失败的可能与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许多人以纳斯达克的成功,为中国创业板背书,但先贤在侧,只不过指明了中国创业板努力的目标,而不是必然成功的论据,不要忘了创业板市场更多的先烈。

 

    鉴于主板市场的发展历程,鉴于中国股市的特色,创业板要想避免失败的命运,必须避免重蹈主板的覆辙,使之成为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的回归之日。

 

    首先,要破除积淀已久的工具论,以及大干快上的干扰。

 

    创业板尚未推出,已被赋予多重使命,典型的使命包括成为创新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成为中国高新产业的孵化器,成为撬动金融业发展的杠杆。创业板的大干快上已现端倪,据相关媒体透露,创业板启动时第一批上市公司就会达300家,全年肯定会超过500家,不排除达到1000家的可能性,创业板的融资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仅利益攸关的中小投资机构,各地政府也厉兵秣马,以创业板上市为契机为本地中小企业争取更多资源。

 

    创业板不是灵丹妙药,既不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据保守估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4000万家,而目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数约为3000~5000家;我国中小板创立至今,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直接融资比例仅占2%——也不能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创业板不能催生出硅谷,恰恰相反,是硅谷催生出围绕信息与互联网产业打转的华尔街投行家,我国高新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指望创业板走通华山一条路显然是不现实的。

 

    以市场眼光看,创业板的作用就是为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链条的中间环节,前有风险投资、私募进入,待企业较为成熟之后有创业板为之接力,通过风投人士与创业板投资者的筛选,将具有优质基因的种子公司培育成具有活力的大公司。创业板的作用不是为金融中心城市添砖加瓦,不是让地方政府拥有一次为本地企业包装融资的机会,不是为风险投资公司接盘,甚至不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是适应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产物。总而言之,推出创业板不是相关利益阶层的一次集体狂欢,而是开拓特定企业的资源配置新渠道。将次要目的当作首要任务,结果是买椟还珠,有创业板之表而无其实。

 

    其次,创业板必须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与退市机制。

 

    从国际上来看,创业板失败原因有二,投机过盛与行政干预过多,前者造成我国香港地区等创业板市场凋零,而后者使德国创业板衰落。在管制与市场化之间取得均衡,是创业板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市场人士提出政府应该减少管制,增加透明度;一些法律界人士则指出,创业板有必要提高上市门槛,以免创业板市场成为垃圾公司集散地,让投资者围着垃圾舞蹈。

 

    创业板的监管应该坚持市场原则。我国主板市场一度沉沦,主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假帐横行,有融资之利而无退市之虞,即便打入ST股,也大玩重组注资游戏,到最后就成为一场诸充斥庄家的无序赌博,必须借助股改的大手术逐步恢复元气。创业板的特点是风险高门槛低,似乎应该提高门槛降低风险,但此路不通。如果提高上市门槛,则创业板会成为中小板的缩影,如果行政权力处处干预,则创业板不过是翻版的政策市,失去了创业板的价值。

 

    在创业板完全可以试行一套不同的监管体制,不必人为拔高门槛,而以严格、真实的信息披露与市场透明公平的交易作为监管的重点,同时辅之以严厉的退市制度,对于以次充好者坚决摘牌退市,或者打入退市之前的另册市场以儆效尤。同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维持必要的流通性,保证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管理者无需操心价格、交易频率,也无须人为挑破泡沫,一切让市场说了算。如此,创业板才能走出主板市场政策市的阴影。

 

    创业板是此地而不在彼地推出,是政府有意选择金融资源集聚地,对于深圳而言是重大利好。当深圳的创业板市场成为中国金融业规则与市场的典范,也就是深圳做稳了金融中心城市之日,舍此别无捷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