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A股化是好事香港市场明年持续繁荣
2007-12-14 每日经济新闻
不仅香港股市在A股化,香港也在越来越多地内地化。
央企上市的先A后H模式引起许多质疑之声,资深股市评论人士皮海洲先生认为先A后H会引起港股A股化。
这种担心是投资者责任心的表现,无可厚非,但在资本战略眼光上稍嫌欠缺。港股A股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统一无法绕过的阵痛期。港股A股化非止一天,自从基金系QDII开闸和开通港股直通车讯息流传之后,港股股价与A股同步的倾向十分明显。而先A后H第一股的上市,使A股化运动达到一个小高潮,对此感到惊惶者应该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真正的A股化高潮还在后面,今后央企都将采用A加H的方式上市,而香港市场对内地的经济、政策依赖度也会越来越强。
对香港市场来说,港股A股化似乎意味着香港市场定价权的旁落,意味着行政干预力量的加强。
不得不指出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香港市场从来就没拥有过真正的定价权。由于香港殖民地货币的特性,并没有货币主导权,无法为上市企业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价。以往香港市场的定价权操纵在国际大投资机构之手,中行、中人寿、中石油等等的低价都是这些机构折价的结果。对那些指望香港市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人而言,这个结论有些残酷,从货币的先天条件上来说,香港从来不是国际甚至区域的金融中心,如果货币制度不改革,今后也不会是。如果香港要有长远发展,必须改革货币体制,而惟一具有可行性的就是与汇率市场化之后的人民币挂钩。
自从内地实行开放政策以后,香港的优势地位就不复存在,内地开放度越大,香港市场离中心越远。正是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香港管理层频频向内地要资源,从央企到香港上市,到珠三角一体化,自由行、资本市场的合作合并动议,都说明香港方面对于内地市场的重视。香港今后的定位就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真正能与新加坡、东京等金融中心抗衡的是上海,但这在遥远的未来。
作为一个市场化程度极高的经济特区,行政干预力量给市场带来的伤害是由此衍生的副作用,比如港股直通车的忽开忽停,对香港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而中铁上市过程中所存在的财报质疑,说到底,就是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度性作弊所导致的,目的就是为大型央企的上市融资获得垄断红利的定价权。而香港市场也全盘吃进,这说明内地在港资金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说明了北水南流大有成果。
即便要付出种种成本,香港仍然会坚定地走与内地合并之路。直到最近,香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还在呼吁尽快开行港股直通车,而香港的财经媒体,大声呼吁内地尽快开放市场,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很明显,是香港市场在主动要求A股化,而不是相反,这些香港未来的掌握者与香港财经界的主流人士清醒地认识到了香港未来的增长点。
对于内地经济来说,香港同样不可或缺。人民币汇率的自由化不能离开香港市场的支持,中国企业要争取国际资本的投资同样无法离开香港。只有通过香港市场,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才能完成定价权衔接,以内地主导的价格吸引到海外资金,将内地与海外的资金、市场融为一体;只有通过香港市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才能打开一个可以控制的窗口。更重要的是,香港市场符合西方游戏规则的做法,既给国内的大型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外界压力,逼迫他们治理公司结构,起码表面上不至于太荒腔走板,同时也为这些央企所受的财务质疑提供了一把合适的保护伞。
先A后H的上市模式对于两地市场都是有利的,必须坚决推行。同时,在看到港股A股化弊病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A股港股化才是最终目的,等到A股港股化了之后,两地市场才能实现统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完成。
由于“人民币市场化运动”处于关键时刻,正是内地资源、内地货币不断南流充实香港之际,因此,香港市场将继续繁荣下去,明年将比今年更加繁荣。
注:年末到了,非常忙碌的一周。前天没发文章,是因为电脑出了故障,不是其他原因,多谢一些朋友的关心。之所以不加好友,是因为名额已满,无法再加了。
昨天晚上的文章,汇率中间价来自于官方统计数据。除非官方作假,否则无需解释。
近两日与吴晓波兄等诸朋友聚会,应在畅谈中有收获。在此做个小广告,各位可以看看晓波兄主持的中国经营者,他是个有特点的主持人。索性再做个广告,在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行的钱文忠老兄在sina参加2007年度文化人评选,各位也可以关注一下。难得做广告,为朋友宣扬一下。
最后,祝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