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为何对可怕的CPI数据无动于衷

(2007-12-12 00:54:31)
标签:

证券/理财

 股市为何对可怕的CPI数据无动于衷

2007-12-12 每日经济新闻 天府早报

 

    股市在患上货币政策麻木症后,又患上了CPI麻木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CPI数据为6.9%,创出11年来新高,面对如此可怕的CPI数据,股市却依然顾我地处于震荡微升之中,既不惊惶,也不激动——沪综指收报5175.08点,涨13.98点,涨幅0.25%。难道久经考验的中国A股市场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还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一番“金砖四国中中国A股本轮牛市涨幅最低”的高论让股市穿上盔甲?又或者是QFII额度的增加与机构的建仓熨平了股市的波动?

 

    这些因素都是为股市现状硬凑的理由。如果中国的经济真的出现了高通胀下的低效率,一定会出现周洛华先生所说的“通胀无牛市”的状态,但中国的CPI数据逐月攀升而股市却一直波澜不惊,我们必须寻找到另一重解释体系。

 

    中国的CPI无法反映中国物价的整体状况,这使得CPI具有多种解释空间,一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等官方经济学者的利好解释,中国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上涨,无关大局。如果扣除食品与能源等因素,中国核心CPI只有1%;而另一种解释则由民间经济学家提供,即中国CPI指数未能全面反应物价上涨的严重性,如果加上房价上涨等因素,CPI数据将远超目前的数据。

 

    暂且撇开目前的CPI指数真实性之争,冰山之下掩盖着另一重真实。中国的CPI通胀并没有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真实利润增长水平。据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在1995年到2003年期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幅达到了“惊人的”20.4%。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作岗位再分配,推动了生产率的增长,中国制造业工作岗位的消失与创造速度都明显高于美国。而世界银行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达到25%左右。

 

    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在企业利润之中,今年上市公司30%以上的利润增长固然是拜新会计准则以及通胀提升名义业绩所赐,但即便剔除这些因素,企业的实际利率增长依然惊人。以央企为例,预计今年利润增长万亿元,实际增长速度接近30%。这是社会资源集聚的结果,而政府将继续鼓励行业与资本市场的资源集聚,明年仍将是并购重组年,在资本市场则体现为象群狂欢年。

 

    所以,中国的CPI上涨并不意味着企业效率的下降,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相反,工业品价格一直处于平稳通道,这才是CPI上涨而股市不跌的关键因素。

 

    对企业而言,真正的考验来自于PPI的上涨,企业能否消化上游资源价格上涨的因素,目前是否已经达到消化的极限,才是关键。明年中国通胀局势必然持续,资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会给企业生存带来严峻考验,珠三角等地已有数千家中小型制造企业倒闭,政府的应对之道是吸引各种资金进行兼并重组,进行跳跃式发展,外资与资本化了的央企明年连袂登场,利用资本市场合纵联横,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留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极小,兼并在这两年能够持续给大型企业提供美妙的财务数据,这是中国股市能够继续吹泡的基础。

 

    目前中国的CPI上涨也是输入型通胀的表现。

 

    从明年来看,我国会继续输入两类主要物资,一是货币,源源不断流入的外资,让中国资本市场与并购市场持续红火,泛滥的美元必须要在新兴市场找到落脚点。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之前进入中国市场,是国际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时间节点,嗅觉灵敏的国际资本实际上在中欧、中美高层对话之前,就已伺机布局。等到300亿美元QFII额度宣布之时,差不多一幕大戏已经落幕。国内投资者应该认识到人民币资产在目前阶段的特殊价值。

 

    二是农产品。中国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非常契合,小麦和大豆减产可能继续推动粮油价格上涨,我国的CPI上涨主要由农产品价格上涨所致,这部分差价主要补贴给了美国的农民。事实上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而美国等国将农产品与新型能源概念联系在一起,在粮食与能源两个领域插了两个导管,源源不断地将通胀输入中国,同时也对资源型国家拥有了主导权。

 

    通胀压力是世界现象,针对新兴国家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看上去更象个吸血阴谋,预计今年全年俄罗斯CPI将超过8%,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只不过中国国内的分配收入、垄断与民营企业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了CPI上升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光怪陆离、亦真亦幻、人工制造的CPI数据,各方投资者听从自己的直觉判断,看国外资金与大机构的眼色行事,也就非常可以理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