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檀
叶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4,461
  • 关注人气:482,3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英事件提醒政府为民间资金找到出路的紧迫性

(2007-02-13 03:56:56)
分类: 叶檀财经论坛
2007-2-13 南方都市报
 
   神秘富豪有许多是问题富豪,当富豪舍弃神秘、频频高调亮相时,大多是资金链紧崩,多米诺骨牌即将倒塌之时。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前有周正毅,今有吴英。
    神秘富豪之所以神秘,一是因为资金来路让人捉摸不透,二是经营模式无法分析,或者经过分析也无法搞清主要利润来源。
    在金融机构与股市公开融资渠道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神秘富豪的数量与前几年相比大幅下降,目前从法律渠道对周正毅、周益明等人的清算,实际上是对神秘富豪资金链条的大整肃。而国内掀起的富豪原罪问题的大讨论,也使得众多富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对于莫名其妙一夜成名,而后遭到严厉质询与法律追究的情况避之惟恐不及。
    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秘富豪已经绝迹,存在两种可能:首先,是神秘富豪在强大的压力之下有可能转入地下,如前段时间媒体曝光某电力公司的私有化进程,涉及数百亿元人民币,但由此产生的富豪数量以及财产金额大众并不知情;其次,在暴富文化的激励下,一些急于成为富豪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通过各种公开或者地下集资的渠道追求侥幸成功。
    吴英这位26岁的年轻女性2006年突然冒出水面,传闻资金38亿元,本人则以身携巨宝夸耀于世;去年4月份以来,她一口气注册投资了12家企业,其时本色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这样原始的露富行径表明这位女富豪初出茅庐不久就遭遇困境。她的巨资来源一直是众人猜测的焦点------既非巨富世家出身,其年龄与从业时间也不可能发展出一条成熟的高利润产业链,即便是比尔盖茨也不可能在创业伊始就把身家在两年之内做到5亿美元。
    吴英的固定投资高达数亿美元,但固定投资率高不等于投资回报率高,其实业投资效益如何,根据媒体报道可见一斑:一位知晓浙江省有关部门先前针对本色集团所做调查报告内容的人士表示,报告披露了本色集团在当地门店一天收入仅有1500余元,而集团员工一月所需发放工资总额就要100多万元等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只有靠巨额融资不断周转。除非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在短期内获得巨额回报,或者靠天花乱坠的谎言与高额利息继续从地下渠道市场中融得巨资,否则,神秘富豪的显形之日很快就会到来。
    一夜暴富的民间神秘富豪成本提高,生命周期缩短,一言以蔽之,民间土生土长的神秘富豪的生成路径已经被堵上了。知情人士表示,吴英主要是从东阳、义乌等地的民营企业融得巨资,然后投资期货、房地产等行业,她从事的是刀尖上的资本之舞。但吴英显然不具备短期内从资本市场获得巨额回报的能力,这使她无法偿还高额利息,很快失信于地下融资市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实行紧缩政策以后中小民企贷款难不是减少而是加剧了,除了大型央企之外,中国市场上短期内不可能再出现实业为表资本游戏为里的德隆式的航母民企。
    吴英张扬两年不到就受到追究,除了说明原始的靠资本游戏的富豪生存路径不再之外,也说明江浙地下金融市场十分庞大。如果因为吴英事件政府堵上了浙江等地地下金融市场的大门,那么,吴英个人的不幸将衍变为对东南沿海市场经济的沉重打击。
    有藏富于民传统与市场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下金融素来十分发达,有效地解决了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不足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江浙一带市场经济的引擎。除了上世纪80年代温州地区抬会风波之外,这些民间融资方式相比于国有金融机构要好得多,尚未遭遇重大诚信危机。
    但富裕起来的人群遭遇投资瓶颈,炒房、挖煤等投资渠道一一遭到封堵,在温州本地出现的以优惠政策大规模吸引外资与国资的情况,说明民资生存状况不佳。
    2006年中国股市的大牛行情与期货市场的大手笔进出让民间富豪找到了又一条投资捷径。想来吴英在资本市场也曾数次得手,否则精明的商人不会把巨资交到她手里,但资本市场赢亏不定,吴英成不了巴菲特,资金链崩紧无法维持信用的结果就是,让当地常见的地下金融形式上升为非法吸引公众存款的大罪。
    从根本上来说,这何尝不是金融机构对民企歧视性融资政策与目前的市场化程度不足以吸收民间流动资金的过失!如果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允许民间投资并给予全面的产权保护,如果政府的监管着重于秩序而不是对于民间资本的打击,民间资金何至于成为四处流窜的过街老鼠。
    吴英目前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罪名被刑拘。早在孙大午案件的讨论中,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罪名定义中的模糊之处就已暴露无遗。这些罪名至今大行于世的惟一理由大概是,政府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规范地下金融市场。在禁行之间,地下信贷急剧膨胀,据2005年末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的抽查数据,中国地下信贷规模已接近8000亿元,地下融资规模占正规途径融资规模比重达28.07%。
    货币如水,择地而生,堵不如疏。通过吴英案件,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给民营企业贷款与民间资金尽快找到市场化的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