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何时成了挨打的“乖孩子”?

(2009-03-10 10:15:27)
标签:

公募基金

乖孩子

基金经理

信息披露

财经

  3月9日《证券时报》一篇题为《总是挨打的“乖孩子”》的文章,以基金公司信息披露过多来才招致埋怨为公募基金喊冤。该文指出,“基金是所有机构投资者中最规范最透明的”,正因其高度透明和公众化,公募基金不幸成为证券界负面新闻最多的群体。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公募基金的缺点遭到不断放大,成为了总是挨打的“乖孩子”。

  如果像文章所言,那公募基金这个群体是真够可怜的。不过我想,任何一个有常识有良知的人,对该文的观点都难以苟同。姑且不论基金到底是不是所有机构投资者中最规范最透明的,单单该文将“因为高透明而引来最多负面新闻”这样的逻辑作为基金容易挨打的论据,即让笔者颇感匪夷所思。

  公募基金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下是不争事实,但是如果把信息披露归结为基金容易受到群众责骂的原因,无异于变相“堵塞民意”,难以摆脱“转嫁基金责任”的嫌疑。更何况,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现状真的详细到了完全暴露的地步?事实远非如此,基金公司对于信息披露的不严谨,历来就受到不少媒体和投资者的拷问。比如前几年,基金公司就曾发生对原有定投客户单方面停止申购的违约行为,引起投资者的强烈愤慨。

  在2008年,不少基金经理因为年终总结雷同,或者在股票型基金与债券型基金之间出现矛盾,此等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反映了基金公司的诟病。即便是时下,仍存在不少基金公司由于为旗下基金注水等原因而受到投资者的强烈质疑。太多的事件提醒我们,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并非像某资深记者所说的那样过量,而是远远不够!

  相反的是,当涉及到对投资者服务的信息时,基金开始在媒体上大肆渲染“某某明星基金经理”、“某某旗下基金2009年以来净值增长幅度超过某某%”等短期业绩数据。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有言,“在这个市场上充斥着不乏天分和魅力而又别有用心的基金经理和财务顾问。遗憾的是,所有有损于投资行业的活动似乎都不缺少激情和诱惑力。”

  笔者曾亲闻一位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笑言,“基金经理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其危险系数与旷工并列靠前。”想必他所指的危险方向,在基金经理不可把基民的信任以及血汗钱当儿戏。想想去年雷曼CEO在体育馆遭投资者暴打,即是最鲜活的案例。

  笔者认为,信息透明度不仅关系到持有人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持有人对基金的信心以及市场的稳定。关于信息不对称给普通投资者带来的危害,虽然不少专家甚至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解释。但是,所谓的基金经理在漠视基民信托责任下的种种举动,显然已不仅仅是道德风险的问题。

  信息披露的最终目的乃是在于对普通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以及整个证券行业的更加规范。从这个角度讲,笔者倒是觉得,基金公司的披露信息不仅没有过量,反而应该“多多益善”,在信息披露上更加准确、及时、规范。

http://news2.eastmoney.com/090310,1120,103626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