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老祖寺
文/寻吟子
己亥阳春三月,日丽风和。祖孙三代,驱车长江北岸,直插大别山余脉腹地。
起伏跌宕、逶迤绵延的大别山余脉双峰山、紫云山、东山号称湖北黄梅百里佛国所在。 群峰耸立、云雾缭绕中,禅宗四祖寺、老祖寺、五祖寺巍峨殿宇连片,寺院钟钹相闻,形成独具佛教风格,弘扬释家文化古今一体、壮观鄂东的一道无可替代的人文自然风景。
紫云山中老祖寺
海拔1135米紫云山中老祖寺,为古印度访华高僧宝掌禅师开山创建。相传禅宗初祖达摩曾上紫云山,邀请宝掌禅师同访信奉佛教在建康立国又大修庙宇的南朝梁武帝,被宝掌婉辞。而达摩与梁武帝会见对话也不欢而散,引出达摩潜行北上“一苇渡江”的神话故事。民间盛传高僧住世1072岁,世称佛门第一寿星。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诗人的浪漫诗意与佛国信众美好愿望千年以来融为绝妙的组合。宝掌行化紫云山,时值四祖道信、五祖宏忍住持双峰山、东山,敬其年高寿长,尊称老祖,所创伽蓝,亦称老祖寺。
始建于南北朝时代的老祖寺
雄伟巍峨老祖寺建筑群比较集中,风格布置也较为特殊。三重歇肩翘檐大殿前一对高达三米汉白玉石狮雄踞殿门两侧,大殿前厅四壁悬挂瓷板制作佛教内容的古今诗词书法墨宝。这是我游历全国众多寺庙极为罕见的诗墨化环境。苏州寒山寺不大寺院中,建有一壁长长的诗廊,是因为诗僧寒山子住持寒山寺、留下诗作300余首的创举。今日黄梅老祖寺大殿诗风墨香,缘于学问深厚、著作等身、满腹诗书的重建寺院的净慧大师的诗心灵光。
老祖寺大殿前三米高汉白玉石狮
老祖寺背倚紫云山莲花峰,面临上世纪人工建造紫云湖。四周青山壁垒,佛像摹刻林立。苍松翠竹中云雾穿行,田垄茶园里四季飘香。佛国中苑,被辟为从明朝到现代的避暑胜地。
老祖寺高僧云集,净慧长老传法
老祖寺自宝掌初祖开山以来,高僧云集,住庙僧人达600之众。宝掌圆寂百年之后,六祖慧能三传徒孙天王道悟卓锡登临紫云,居宝掌故址,扩建寺院,缘结乌龙潭龙王,助粮、木,至今老祖寺前有出米池、出木池传世遗迹。
老祖寺融入有“小庐山”之称挪步园风景区
明代兵部尚书汪可受在紫云山建挪步园山庄,老祖寺融入有“小庐山”之称挪步园风景区,成为一道靓丽的佛家文化风景。(庐山主峰汉阳峰1474米,紫云山主峰1135米。相差300多米高度,但庐山风景区多在山腰牯岭一线,实际上与紫云山风景区处海拔同等高度)。
作者游览风景区时,适逢紫云湖清波碧水中天鹅结对成双、锦鲤列队并行,令人心荡神驰、驻足留连。
天鹅结对,锦鲤成群
水上观音慈眉善目、雍容优雅地欣然从南海远涉紫云山,屹立于紫云湖东岸、老祖寺殿前。净瓶贮满南海水,杨柳一枝溅出来!
作者在水上观音前留影
武汉两辆豪华大巴,满载信士香客,于殿前集中整队,领取生产工具,为老祖寺奉献爱心善举。中午与远来香客同在紫云山“农家乐”山庄就餐,作者茹素,吃山上野菜炒蛋,饮山庄自酿低度米酒。
作者在紫云山农家乐午餐
2004年老祖寺动工重建,2009年10月27日举行落成开光大典。大典之日,海内外香客、游客潮水般涌上紫云山,简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真可谓紫气东来,气象万千。
老祖寺开光大典,人山人海
受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延请主持重建殿宇、开光大典的净慧大师是作者文字至交,除互赠数部著作进行儒释文化交流外,作者曾撰赠七律一首,赞誉大师学问、操守、功德,刊发于北京《华夏诗联书画》月刊。净慧生前曾言:黄梅号称佛国,立有庙志者,唯有老祖一寺。
净慧大师又受当地各界重托,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身份,
总筹五祖、四祖、老祖佛教文化长廊建设
老祖寺竣工后,净慧大师又受当地各界重托,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身份,总筹五祖、四祖、老祖佛教文化长廊建设,连接双峰山、紫云山、东山自然人文风景于一线。大师终因年高力衰、积劳成疾,于2013年4月20日圆寂于四祖寺,享年80岁。作者时在南海之滨,未及送行一程,成为终生遗憾。
净慧长老圆寂追思法会
车辆行进在百里佛国所处大峡谷中老祖至五祖25公里路程上,头顶群峰叠嶂,路侧万丈深渊。蜿蜒的柏油小公路如同一条蠕动在大峡谷中巨蟒,忽上忽下、左盘右旋地让人心跳胆寒。突然,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龙坪水库浩荡春波奔来眼底。当年是为了防灾灌溉,而今却成为黄梅县城居民生活用水重要自然资源。
作者眺望垅坪水库
录赠《净慧大师
七律》束笔:
当年赵县谒桥王,惊见诗僧古寺藏。
杖履常怀忧国梦,禅茶只恋读书忙。
欣逢净土长存世,喜庆梵音又绕梁。
长老匆匆骑鹤去,谁扶释祖坐经堂。
净慧大师主持老祖寺开光大典
净慧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终身副会长。兼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期间,是年高德劭赵朴初会长得力助手。曾主持重建、开光河北第一大寺——柏林寺、玉泉寺、湖北四祖寺、老祖寺及五祖寺大风景区筹建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