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迷途的羔羊

(2006-05-22 15:49:52)

 

今天又是一个无聊的周末,看书写字,时间过得很快,窗外还是那样阴阴的,典型的英国冬天。

也许正是因为今天比较空白,所以我的脑子里还充斥着昨天的印象。

昨天没有来得及说说那个JOHN DANE,那就今天补上吧。在过去的20年里,他一直从事戒酒戒毒和精神健康辅导。他是英国人 1981年只身去了美国,在迈阿密开始从事这项工作,1987年在美国FLORIDA建起了第一个治疗中心,从1988年开始,开始从事某些特别行业人士的戒酒戒毒工作,之后还去解救俄罗斯的酒鬼。20年来据说他治过的影星歌星也为数不少,能说出一串响当当的名字,不过处于他的职业道德不便随便说而已。2000年他举家迁回英国,继续从事他的工作。反正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社会问题也是全球化的,他到哪里都不愁没是做。

这些都很好,但都不足以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由于今天聚会的场所是我们居住的ST CATHERINS,又是我们做东,所以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做起了主人,他是我们请来的客人。于是在开始客厅演讲之前,他主动问我:“你希望我跟大家讲点什么呢?”

“我们中国学生对酒鬼呀吸毒呀都不太熟悉,因为我们的生活很健康,所以专业上我没什么建议,你说得简单明白点就可以了,但我希望你首先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再说说你给那些名人医治跟医治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说。没有什么好的创意,我也是随便说说的。

但没有想到我的这个 “随便说说”,竟引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奇特故事。

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温和沉着儒雅的中年教授20年前竟然是一个酒鬼,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大酒鬼,整天喝得酩酊大醉。他的家庭背景不好,父母都是酒鬼,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父母都是酒鬼,那么他们的孩子起码有60%的可能也会成为酒鬼的。”出于对家庭的不满,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大喝,到二十几岁的时候看起来已经无可救药。这时候他的一个女朋友问他去不去美国,于是他就走了,还是为了躲避。“全美国我只认识这么一个朋友,但这个不重要,因为在任何地方我所需要搞清楚的就是:酒吧在哪里?还有上午几点开门?”后来他越发不可收拾,又吸起了毒,最后被关进监狱6个月……

他的声音很低沉,还带有很浓的美国味道。但他的眼光并不游离,而是很坦然平静,仿佛他在讲述另外一个人的故事。

“看起来你的人生起点本来就不高,青少年时期又不断走下坡路,结果当然很糟糕,可是后来你开始变好,而且越变越好,那这个转变是怎么开始的呢?有什么事情大大刺激你了吗?”我问。

对此他说了很多,包括别人怎么开导他,让他怎么明白酗酒吸毒的害处等等,可是我总觉得他在回避我问题的要害。因为这些行为的害处我相信早就有人告诉过他,那他为什么偏偏在那个时候醒悟了呢?转机在哪里呢?我真正想知道的是这个。他的回答并没有使我满意,但我尊重他,因为我相信他不说总有不说的道理。我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他也听得很明白,他不直接回答那就是故意回避,也许那个答案里还包含着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我就不要再去触动那块伤疤了。他能在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面前这样坦白地呈现自己很不光彩的过去,已经足以显示他面对过去的勇气,正因为这样,我由衷地相信,现在一定是个非常出色的社会工作者。他的经历还是属于他自己的,但它们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变成了他为社会做贡献的难得的第一手经验。正象他说的,“酒精曾竟是我生活那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和酒精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难得的默契。走进任何一个酒吧,看一眼酒单,我马上就能说出怎么样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酒精。”

这样的经验曾经是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现在能以这样的方式用于社会,真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

我还是想知道,点石成金的神奇之手到底出自哪里?

也许真的有上帝?因为现在的JOHN显然是相信上帝的。上帝也正在用他去拯救更多的迷途羔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聪明的PETE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