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浮云歌天使回声
浮云歌天使回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5
  • 关注人气:2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荃新专辑《悟空》赏析

(2017-05-16 13:50:39)
标签:

戴荃

悟空

分类: 独立音乐

http://s15/mw690/001lrTHYzy7b9WQAMto7e&690

      戴荃新专辑《悟空》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来了。

      早在05年时期,那时戴荃还是南京艺术学院作曲系的学生,我就在一些原创音乐网上听到了他的一些作品。古风武侠作品,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功力不凡,能写能唱能编,文学功底和作曲功底都强。他参加中国好声音我没关注,参加中国好歌曲彻底震到我了,这样的音乐功力,岂是什么“好声音”这么狭隘的音乐范围能掩盖的,就是要唱自己的歌,编自己的曲,在自己的思想领域里天马行空,这才是真正的他。唱歌是为了表达音乐,但音乐不等于唱歌,还有配乐和诗歌。在乐声里,“踏碎凌霄,放肆桀骜”。
      说说《悟空》这首歌,迄今为止看过的概括悟空最完整最画龙点睛的词。仿佛是一个人,天性顽劣,不拘世事,天真无邪地徜徉在这世上终有完结。一朝套上紧箍咒,入世还是出世,身不由己,纵然一身才华一身抱负,看透人世浮华,再也没有纯粹,欲说还休,人生苦短,逃不掉的命运终究背负不断。再怎么叛逆最终也在现实中灰飞烟灭。这是多面的悟空,这是你的多面人生。而最好的编曲是《中国好歌曲》现场版的,流行音乐结合京剧,融入地恰到好处,不花哨也不肤浅。做法很东方,绝不是花拳绣腿“中国风”。每一个点,都合理地点出歌曲要表达的心理,那种“道”,空灵飞翔的,行走中的,矛盾中的,绝望又抱有期望的,看透人世的,这些悟空各时期的心理,紧密地用节奏凑在一起。那一声声高潮是桀骜不驯的,用一根金箍棒直指苍天。而专辑里这版却弱化了这种感觉。还有唱,京剧流行唱法,戴荃所擅长的唱法,现场版是唱得淋漓尽致,收放的手法也是和乐器紧密联系的,可是专辑里不知为何收了很多情绪,是压在山下了?

       后又听到《老神仙》,写给逝去的长辈,真的是云淡风轻,世事经心,纵然是逝去了,却似望着天边那朵远去的云。中国人对亲人对老祖宗的感情,总有一种与“天”相关联的眷恋。离开了人世也是老神仙架鹤西去,那道行若隐若现在音乐里,和戏曲还是中国风无关。老神仙告诉你怎么样的人生,真的到了老了,到了离别了,一切都变得这么轻,你是觉得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在他们眼里是淡泊,你还会活在他们的延续里。不管你有多努力,“放松,呼吸”,不过是人生一瞬间的事,看淡成败。

     专辑里收录了《渡人》,这是我期待中的事情。戴荃除了像小猴子也像个小和尚,又是拍案叫绝的好歌,他是否平时也会读点佛经之类的,写的好几首歌都有佛教里的空空不舍。《渡人》说的是,人斩不断的是情根,渡人渡世间万物,过不了自己的渡情。虽说四大皆空,却又道人间处处有情,虽说空空舍去,却无处不在“天若有情”。不看不见怎能不思,不思不想岂不同槁木,断不了的情根,难入的慧根。人啊,总是矛盾的,修行谈何容易。要做到四大皆空,那得经历多少人世的纷争和取舍,才会知道得失只是浮云。所以小弥陀,渡人是经历,矛盾也是经历。情看不透,就让它去算是一种释怀。

       还有《秋风词》,李白的诗,本来这首诗是有古曲保留下来唱的,我从前听古曲的时候觉得只有那样唱最贴合意境,但听了戴荃为这首诗做的曲,发现这样写更丰富了,穿越了?比古人还古人?用古典琴歌写法,保留了古琴曲淡雅的悲伤,还加入了像是筚篥这种古乐器,这样唱“相思”,倒像是“西出阳关”的别离感了。他这个“相思”,超越了闺阁里思念的小儿女情长,更像是出征壮志未酬,又惜别恋人未圆满的感情。用塞外风光衬托出心中的玲珑小阁楼,写的神了。

        这几首写的最传神的古风,有深度,有想象力,有意境,哲理说的是淋漓尽致。到了《哪吒》这里,又是另一种想象了,摇滚把古典冲得支离破碎,满屏都是叛逆。正如文案里说的,“悟空”未必是“孙悟空”,“哪吒”未必是“李哪吒”,是亦正亦邪的说不清的人性,人心里的英雄情结,也是挣脱世俗的情结。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音乐不像之前的戴荃了,和悟空的意境差了很多隔离带,他也许就是要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戴荃吧,将最原始的愤怒气势跳出来。

       戴荃和周华健的情分,不仅仅在好歌曲比赛的时候做的那些编曲擦出的火花,还在于他们做音乐里面的风格惺惺相惜。周华健做武侠江湖音乐,和戴荃有很多类似的理念,而且唱腔都有几分相似。这次一起合作《江湖晚》,真有知己把酒言欢,相见恨晚的感觉,缘分不在于年龄,英雄不只在于厮杀,江湖相见知音觅恩情。如果说《老神仙》除了戴荃本人以外都不太好驾驭,那《江湖晚》则是给两人关系量身打造的。周华健有《刀剑如梦》,戴荃有《悟空》,都是天马行空的纵横,而他们碰到一起之后,在彼此的宽和里,一笑泯恩仇。《君是山》这首歌就是这种知音情分的延续,知己也许是一辈子只等到一时的邂逅,如伯牙子期,如若不能再相期,那就以山为寄托,对影成三人。


       如《君是山》,《人嫁》,《上海三月》里,还是那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戴荃,中规中矩地做诗的戴荃,以小经历讲大人生的戴荃。这些歌里都是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缘”特点,总是那么含蓄欲说还羞。总是那么的小轩窗前一盏油灯,走在路上手提一个行李箱那样的感觉。而《草》,《花之毒》,《有时》就是现代人戴荃了,差点怀疑这歌是他吗?不过这另一面的戴荃也很有特点,节奏运用得很好,该有的民乐也有点缀,但不完全是先前的古风了,差不多走到迷幻的感觉去了。一直在想戴荃除了做古风还有其他什么风格,这样就看到了他的经历。他有一颗文化的心,也有一颗在爱里面迷失的小男人心性。
       如果把做音乐看成是一个整体编排的实险,那么唱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在于每个层次的和声节奏,乐器的运用这样那样的编排。一个人会写出一掷千金掷地有声的好作品,是需要文化和阅历的。戴荃这样的音乐人国内是不多的,中国风很多,但未必都懂内涵。都说编曲要怎么做丰富,但未必是内容越多火候越纯熟。期待戴荃推出更多有自己理念的作品,做自己,做书中人,世中客,可以是放浪形骸的也可以是恬淡静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