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大佑的深刻体会《之乎者也》

(2013-06-05 18:03:04)
标签:

罗大佑

台湾

分类: 华语老歌

http://s12/mw690/497f61datde655d7afa0b&690

最近罗大佑总是音乐演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上,在我们的眼里,他是教父,他的歌超越了娱乐,有时代意义,不管时代怎么变都不会过气。
    
来听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那是1983年,这是最初的罗大佑,医学院的青年罗大佑,接受过美国摇滚运动的罗大佑。在这张专辑里,他写出了与世面上的音乐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不像校园民歌那么舒缓清新,不像邓丽君那么缠绵悱恻,不像台湾本土民谣那么悲情迷失,而是带出了摇滚般的质问。有迷失都市的漂泊人情怀《鹿港小镇》,怀疑现世人文情怀《之乎者也》,民谣与诗歌的融合《乡愁四韵》、《错误》,孩童真实心理描写《童年》,少年聊发老夫狂《光阴的故事》,文人性情抒怀《将近酒》、《蒲公英》,个人爱情心路的变迁《恋曲1980》,简短又不落俗套的希望《摇篮曲》。关注了童年、青年、飘泊、乡愁、爱情、社会、人文关怀等普遍又深刻的话题。从来没有觉得罗大佑是个出色的歌唱者,但是没有人能否认他深厚的创作才气。我用深厚来形容他,因为很少有人把作品从上到下写得这么大起大落的,要么愤青,要么深情。在这些歌里可以看得见父辈生活过的影子,但也是自己会面临的生活影子。
   
那一年还是1983年,一副墨镜一头长发的罗大佑,刷着浓郁的电吉他嘶吼地唱《鹿港小镇》的时候,很多人说是摇滚青年问世了。据说罗大佑做这张专辑的时候,他还在医学院毕业实习,他写了歌之后,把母带寄到日本去请专业乐手来编曲演奏,辗转找了台湾多家唱片公司找发行。但当时多家公司是不接受的,罗大佑是想,如果没有结果,那么他就继续去做他的医生。最后还是滚石唱片答应签约,一直觉得滚石是很有人文情怀又能在音乐方式上走在前端的厂牌。发片后罗大佑一炮打红。虽然现在听这张专辑不算最摇滚的,台湾在音乐史上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摇滚作品。甚至它有点偏向唯美,有日本的相对前卫的编曲方式,也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子在里面。那是独一无二的罗大佑,也是独一无二的台湾历史,因为他展现的是那个年代的台湾青年的心理风貌。不管是不是真正的摇滚,罗大佑所侧重的还是深刻的人文主义,还是在语言表达上深入人心。

最有名朗朗上口的《童年》,你可以说它简单,可以说它老套,可是它和《外婆的澎湖湾》一样,通俗易懂不失情怀又能流传,写歌写成这样是最成功的。罗大佑写的童年,那是在课堂上跑题的事,游戏啦,想女生啦,万花筒啦,谁的童年没开过小差?但是想归想,他还是会回到时光流逝的大方向来,游戏给考试留下什么结果,幻想的世界换不回成人的流散,该珍惜的还是要珍惜。或许向往的长大成熟后换来的代价是对这些过往的幻想一笑而过,可是,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不想这些东西还像童年吗?

最悲情的理想幻灭《鹿港小镇》,这是种社会现象,那么多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讨生活,但大城市并没有给他们理想的生活,很多人都会写家乡,不外乎贫穷还是美好,但他会用台北的繁华来衬托家乡的落寞,看似热闹的车流其实是无穷孤独,虽然繁华,还不及没有霓虹灯的家乡小镇那样温情款款。虽然繁华,却抹不去过度经济开发带来的污染和和破坏。唱家乡的歌都说家乡好,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出去流浪。人说城市遍地是财富,可是他们却依然寻不到站立的根,“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华是不是追求的全部,辛劳是不是价值的比重呢,追梦的人没有灵魂,这么一个深刻的问题似乎怎么想都是矛盾。

最唯美的乡愁感触《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中学课本里久负盛名的余光中诗句。在最安详的乡愁诗里沉醉,余光中的雪花白与海棠红,怎么也没想到要罗大佑来让它古典。是不是说到母亲,都会让一个男人安静下来,哪怕之前他有多么愤怒讥讽的一个人。这个版本是民谣为主,真正唱的难度不多只有几句诗句重叠的节奏,难在那些吉他独奏,中间大幅度地运用古典吉他SOLO勾音滑音,做出了古筝般的行云流水之感,让人安静瞑想又向往。学习吉他的时候必学的曲子,最好用古典吉他来弹,很美很安静。

最尖锐的讽刺《之乎者也》:知之为知之,在乎不在乎。之乎者也是中国古代老先生留下来的,是知识分子赖以标榜的东西,是现代政治还想去维护,却有新的思想去冲击的东西。那个时候,台湾这个小岛,既有传统文化的固守,又有西方思想的融入,还面临新纪元的经济世界圈,祖先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青年又是怎么想的,有人批判,有人对抗,还有一些人装聋作哑。罗大佑也是想通过之乎者也,表明一种知识分子的态度,现代青年人应该怎么做呢?不是躲在书堆里的风花雪月,也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文化卫士,我们的文化应该在历史发展中怎么应用,年轻人应该做点什么改善这社会,传统文化也要实用主义,教育是照本宣科吗?

最玩深沉的《光阴的故事》,罗大佑写这个歌的时候还没到三十吧,却一脸深沉地唱着年轻时为你写下的歌你早已经忘了吧,青春还没有截止,心中却已经看到了流动的云烟。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不管你站在岁月的哪个位置,流水是这样流过你也流过我的,《童年》是活的光阴,而《光阴的故事》则是抽象的转变。给上面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长大的童年有了一个答案。

最像浪子的诗句《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罗大佑并不太准的音调在唱郑愁予的诗句,相比与李泰祥的古典正派,他用民谣修饰了一个不羁的浪子形象,少了唯美,多了沧桑。因为达达的马蹄,路过的时候是偷偷的,小心翼翼地不想声张的,不是归人当过客,只留轻轻装做不屑的一回顾。罗大佑编配的更像是一幅油画。

最大气的文人情怀《将近酒》,似乎天才的诗人总爱豪情高歌一曲黄河之水天上来类似的激情诗句,罗大佑也不例外。但是基于台湾当年的情况,罗大佑表达的句子里没有亲眼见过黄河的澎湃,只有故国的沉默。关于岁月的流转,风花雪月的青春终究抵不过面前的浊酒一杯。人生的总结,不管你是圣贤还是少年,挡不住光阴流水,只有一饮而醉。

最直白变迁的爱情《恋曲1980》,这时候的罗大佑已经理智地在说,爱情没有永远,曾经承诺过明天就要分离。就像那光阴似流水,流过的水已经不是曾经的水了,人都是会变的

最心伤的《蒲公英》,除了民谣和摇滚,罗大佑玩转唯美也有一派,像听《蒲公英》充满了芭莎风情?只是这样的作品在他的风格里很少听到。关于这个歌也有点政治因素,当年的台湾,孤立无援地在太平洋上,于是只好自己对自己安慰,等待命运的消息

最温情的《摇篮曲》,不是婴儿的祝福,而是母性的芳香。温情的罗大佑也一样动人,让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唱摇篮曲哄我们入睡,而现在是我们唱摇篮曲安抚着母亲看她安详地休眠去,再回味一遍童年母亲乳香的回忆吧。

罗大佑写的歌,风欲静而树不止,小桥下的流水匆匆湍急,桥上的人淡定。伟大的诗人表达出来的感情就像打太极,不用太张力,却可以打中要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