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水楼台不得月”
□
张遂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是宋朝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写的诗句。此诗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果真如此吗?未必,笔者认为,近水楼台不得月的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其实非常常见。
试举一例。这是前几个月笔者读报偶得,说的是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这是我国农业增产增效的绿色环保型实用先进技术,但在传统营养钵育苗上存在费工、费时、费劳动力、费钱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栽培研究室的专家从2000年开始着手研究替代营养钵的技术,发明了棉花轻简化和工厂化育苗新技术,攻克了裸苗移栽不易成活的难点,实现轻简育苗的高产出。他们研制育苗、装苗和运输的成套设备,发明棉花工厂化育苗方法,实现了棉花育苗的规模化,不少产品和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发明奖。连续研制成功半自动裸苗移栽机和全自动分苗装置,联合研制的裸苗旱地板茬移栽机,实行开沟、放苗、覆土和“安家水”的联合作业,实现了棉花育苗移栽的机械化,成本大幅降低,单苗不足一角钱,适合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显著提升科学植棉水平。同时,这些新技术被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
看到这里,笔者想,我市也是棉花主产区,气候和土壤都适宜棉花种植,更适合搞棉花科研。早在1958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定址在安阳,按理说,棉花研究所的这些专利产品应在安阳开花结果,可报道说,这一绿色生产技术已经在长江和黄淮棉区推广应用。这就是说,我们安阳市近水楼台未得月。
为何“近水楼台不得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这说明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识不强,在开拓创新和主动作为方面还有所欠缺,常常显得信心不足,动作迟缓,慢人半拍。要知道,机遇只会垂青有准备而勇于实践的人。面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新技术、新产品,外地闻风而动而我们却无动于衷。好在今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向全市发出《关于开展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人民学习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同时也要把他们研制的新产品,新技术,转化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时此刻,占有地利的我市理当乘势奋起,紧紧抓住良机,主动联系,主动出击,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否则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借势取利,自家错失良机,空留近水楼台不得月,岂不遗憾?(原载2014年11月13日《安阳日报》六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