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古老城市飘书香
张遂旺
前几天,家住东区的一位朋友抱怨,现在想买本书得到老城区,东区这边就找不到好的书店。一些原有的书店不是拆了,就是改行了,再则就是把房屋租赁出去了,市区内的书店也不多。
近年,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片新城区、新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住房供应面积上去了,商店多了,书店却不见踪迹。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化之根、文明之根、文字之根、人祖之根’。”这是我市对外的宣传语。可是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血脉,假若一座城市没有书店,外地游客对我市的印象分将会在“文化”二字上打折。
有的人把书店看成是一门生意,把卖书和卖衣服、卖家电等量齐观。其实,实体书店不仅仅是个单纯卖书的地方,还具有阅读导向、信息收集、塑造城市形象、形成文化氛围等不同的功能,因此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书店的价值。虽说眼下网上购书快捷、便宜,但一座城市的文化发展绝对离不开实体书店。
为何实体书店越来越少?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实体书店往往开在人流聚集的繁华地带,可这些地方房屋的租赁费颇高,“黄金地段,要有黄金收益”,实体书店养不起。二是图书营销利润微薄,不如开饭店或做其他生意来钱快。三是实体书店经营呆板、不灵活。
今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开始夜间营业,该书店总经理称,书店此举主要希望为全民阅读作出应有贡献,为整个实体书店行业带来有益影响。但据有关资料表明,这家实体书店创新经营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加上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免除实体书店增值税等,支持目前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书店发展,包括价格、税收、直接的补贴等方式,以减少其他成本上升给书店带来的压力,这是最直接的支持。
多元化经营是实体书店的一条发展思路,书店应发展相关业务的经营,拓展书店功能。现在很多书店都设在商业中心区、高档写字楼等地租很高的地方,这无形中挤压了本来就很微薄的利润。如果能将书店开进社区,不仅降低了房租,也方便了读者选书、购书。实体书店也不妨组织开展签名售书、讲座、报告会、评书会、读书沙龙等活动。
下好先手棋,才会少些后遗症;把百年大计落到实处,才不会有一时之忧。在城市扩展、社区新建过程中,书店应规划其中,破解买书难。
“一树春风千万枝”,打基础、利长远,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从最薄弱的片区做起,从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入手,让城市充满书香气,我们的城市将会赢得更坚实的未来。(原载2014年8月14日《安阳日报》六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