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递员赵爱军12年的坚守
□ 本报记者 张遂旺
日复一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两个省三个县的尺寸;年复一年,顶酷暑、冒风雪往返于深山峡谷。以两个绿色邮包为“翅膀”,充当着传递亲情的绿色“信鸽”,
不顾山高路险水急,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一干就是12年。他就是安阳县都里乡的邮递员赵爱军。
12年来,赵爱军过滩涉水,越岭翻山,投送各类报刊、邮件11万多件,解决疑难信件530多件,救活“死信”210多件,投送率达100%。
今年44岁的赵爱军,2000年当上安阳县都里乡的邮递员。起初,他没想到工作如此艰难。工作辖区属安阳县西北的贫困乡,面积90平方公里,17个自然村,人口约2.3万。赵爱军投递的路段一边是高高陡峭的山壁,一侧是湍湍奔腾的漳河,路线要穿越豫、冀两省,包括河北涉县、磁县和河南安阳县,仅在都里乡的北部往返就有80多公里,全程几乎都是山区。“在投递的线路上,常常是前不见来人、后不见随者,
一个人、俩邮包、一辆自行车独行其中。累点、苦点没啥,就是孤独。”赵爱军这样说。每天上班,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送信的路上。
去年冬天,一场罕见大雪从天而降。没过脚踝的积雪没能阻挡住赵爱军为乡亲们送信的脚步。由于雪厚地滑,整个邮路他几乎全是推车步行。10多米宽的漳河结冰无法通过,赵爱军毫不犹豫绕路15公里,最终保证了70户人家的邮件一家不落全部按时送达。那几天,他日均行程在100公里以上。“用户的满意,是我无穷的动力。”12年里,他以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弃恶劣环境不顾,抛山高水险不管,微笑着一路走来,从未延误过一份报刊,丢失过一份邮件。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给村民,看到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就感到非常温暖,好像身上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赵爱军说,“虽然大山里邮递员只有我一个人,但这样的生活很踏实,我很满足。”
(原载2012年12月26日《安阳日报》五版)
加载中,请稍候......